美文网首页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

作者: 丽辉_ | 来源:发表于2020-05-14 18:32 被阅读0次

    作者岸见一郎,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他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咨询师、顾问,著有《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

    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一个人实现自立则需要具备三大条件:

    1能够独立做出选择,
    2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3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这本书传授的教养方法就是帮助父母促成孩子自立。

    育儿方法:批评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好方法。

    谁都不喜欢被批评,批评会让人变得消极,产生负面情绪。

    想一下自己家的孩子,那一次是因为你的批评使他进步的。

    孩子做事需要父母的回应和关注。如果孩子做了对的事,而没有得到家长的回应和关注。他心里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

    孩子就会故意做一些被批评的事,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

    樊登老师讲过教育他儿子的事,就是在孩子做了对的事,要及时回应,做二级反馈,让孩子知道他这样做是对的。

    对那些做错了事,不知道改正错误的孩子,不是批评,而是需要耐心解释。让她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批评见效快,是因为害怕,孩子会压抑自己的情绪,迫于威胁,权威,孩子慢慢会变得胆小,懦弱,否定自己。

    除了批评,表扬也不是完全可取的。

    避免孩子过分依赖表扬,在得不到表扬的时候,失去做事的动力。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人都会好言相向。

    在生活中,如果孩子做了对别人有用的事,对孩子说声“谢谢”。比如公众场合不大喊大叫,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跟孩子说谢谢你,这样能让孩子获得贡献感,价值感。

    如果他在一种行为中获得贡献感和价值感,他就会明白做这件事是对的。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却不能代替孩子过一生。当然也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而挫折和失败也得由孩子自己负责。

    干涉孩子的人生是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父母需要做好随时提供充分的支持,在孩子不需要支持的时候,不要指手画脚。这就是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是建立内部自尊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很具体的行动指南。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这点好多家长也需要学习。

    体罚并不是教育,而是报复,是为了给自己的愤怒找一个正当理由。

    如何让孩子学会学习。

    如果只注重考试结果,孩子很难体会到求知的喜悦。而且还会增加压力。

    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它促人成长,不仅为自己,还能为社会作贡献。

    父母引导孩子知道并学会合作,乐于助人,让孩子体验贡献的价值感。人生好多课题需要合作,合作让孩子更喜欢自己,更自信。

    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

    不要认为自己不行

    成长的路上,孩子可能因为学习失利,产生认为自己不行的想法。这种想法会伴随人的一生。它让孩子无法喜欢自己,觉得自己没价值。结果不仅使孩子在学习上没自信,也会影响他们解决其他的人生课题。

    孩子有时候不愿意做某些事,是不想面对付出行动而没有好的结果,所以宁愿选择逃避。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缺点是黑暗,投一光明便会消失。

    因此,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赋予他们勇气,接纳他们的真实一面,鼓励孩子,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作为父母,所能做的、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人生,而不是替他们决定。

    唯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接受父母的指导和意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jx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