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集点
在智力活动中,如何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或者说如何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并将这些注意力引向智力领域,引向要解决的问题?本身这是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很明确,不断的增加合宜的智力挑战。即要以合宜的方式对智力进行有益的刺激以促进思考,通过这种思考不断的发展智力。
如果说第二套大纲是为掌握第一套大纲而进行的铺垫,而第一套大纲是要掌握的知识技能,那么在这二者之间应该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教材或材料中的一些特殊区域,一些矛盾交错能够引出深刻的问题的地方,这些问题会形成一种深刻的刺激,这种刺激有助于形成新的经验,那么这些矛盾交错的地方就是敏锐的,教师要重点找出来的地方,苏霍姆林斯基命名为交集点。
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注意力的观点可以概括为:要动用一切治愈的手段来形成一种内部的刺激和诱因,这种内部的刺激和诱因会成为思维的引火线,促使学生将新教材与这种内部的刺激和诱因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引发学生兴趣形成和保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能够体验到一种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比较集中。
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关键是要让儿童形成了保持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因素是内部的刺激和诱因,尤其是阅读。
如果联系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论述,会发现他认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通常教师要做如下检讨:
1.教材解读不到位,不能深刻理解所教知识,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没有真正做到一辈子备课。
2.找不到交集点,无法设计有效的,能引发思考的好问题和大问题,因此不能形成智力挑战,也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3.缺乏足够的现象材料(即经验,包括相关阅读、观察、实验等,换句话说缺乏第二套大纲)导致学生已知知识不足,新知识就缺乏一个背景,变得较为抽象而难以理解,因此丧失兴趣。
高度的注意力总是源自这样的情况:问题触发了原有的经验,原有的经验,因此进入一种重新整理(编码、理解)的过程,在这里有两个必要的条件:已有的经验,没有这种经验教学,将只能是痛苦的死记结论;有效的问题指向,使得仅仅作为形象的现象的原有经验,开始面临着重新整理的挑战与契机。
所以这里事实上就要求我们做到:
1.如何在事先填充孩子的经验?
2.如何用问题或作业,诱发经验重组的发生?
确保课堂注意力可以有4种方法,惩罚、奖励、智力挑战、训练有素。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正是第三种智力挑战,而这样智力挑战一旦成为习惯,就成了第四境界:思的训练有素。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中讲到了注意力问题,将这些问题概括一下,大致有:
1.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进行脑力劳动,这种脑力劳动会带来成就感,自豪感。
2.如果一个学生广泛的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述的学科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3.在课堂上使学习的形式多样化,可以说是教育学上的窍门之一。
4.为了使少年学生能注意听讲,我们力求使讲课的思路达到最清晰的程度。这一点对于那些思维操作比较迟缓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很多倍,以便时能够付应付裕如的掌握教材,在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
当然得承认注意力,还与课堂节奏,教师个人风格,师生关系以及物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对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能否抓住或制造交集点是一个关键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