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有方法13

教育有方法13

作者: 井蛙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3-11-04 05:35 被阅读0次
        今天继续分享史文杰《好的教育》
        第五章 改变环境,还是改变自己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孔 子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苏联)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
        23.处理棘手的“抄作业”风波
        现代科技将人类推入快车道,快节奏成了生活常态。许多家长忙于在“快车道”上周旋,常常不在意发生在孩子身边的那些事。但父母忽视的,却可能是最需要被关注的。
        这就要求父母在快中取慢。慢下来不仅是为了喘口气,而是通过察言观色去了解孩子的需求,及时替孩子排忧解难,协助他们尽早跨出迷茫期。在教育的路上,慢常常是快。如果快表示效率,那么慢则代表质量,没有质量就谈不上真正的效率。父母若能未雨绸缪,引导孩子从生活中索取智慧,就能给他们未来的道路清除许多障碍。
        许多时候“说不”并不容易。初中的校园生活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人际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孩子遇到了棘手问题(Sticky Situations),又不知怎么沟通和应对压力,就会在他们心理上不断累积负面影响。
        我儿子在初中多次遇到让他困惑的事情,其中最让他为难的是“抄作业”的问题。在美国,学术诚信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在一次考试中,一个学生让另一个学生抄自己的答案,老师后来发现了此事,就毫不含糊地给了他俩零分。学校对诚信的问题十分重视,严重的作弊行为能影响学生以后升学。
        儿子一天放学回到家,一脸愁眉不展。我打听了几次,他才说出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又有同学借他的作业去抄,儿子每次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可每次都提心吊胆的。他那天心事重重,说担心总有一天会出事。我意识到这件事不可小觑,如果处理好,不仅能让儿子摆脱困扰,还能帮他建立正确的处事原则。
        我首先安慰儿子,告诉他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不是他的过错。我与他一边吃着点心,一边讨论着该怎么去应对此事。我想了想说:“我倒有一个办法。”儿子放下点心,抬头望了望我,目光带着一份期待。我说这个办法既不违规,又能真正帮到同学。同样是一道题,“教同学做作业”与“给同学抄作业”是有本质区别的,真正帮助同学是让他们掌握本应学会的知识……
        “愿意教他们吗?只是多花些时间而已嘛。”我开始鼓动儿子去教那些同学做作业。他一开始觉得可行,随后又生了顾虑:“如果他们不想学呢?”我安慰说:“不妨先试试,你尽了力就不会太自责了。”
        这件事起初挺顺利,但几星期后儿子有了不爽的感觉,他抱怨说自己花了时间,几个同学却嫌教得不好。他越说越感到委屈,自己忙了半天却费力不讨好。我问他究竟是怎么教的,才察觉到问题出在哪。我对儿子说,你实际上教得挺不错的,只是还要注意一点。教的关键是找到症结在哪儿,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调整教的方式方法。例如,某个同学基础很差,你就需要教得很详细,否则别人会误认为“你是在敷衍了事”;相反的,如果同学学得还不错,那只需指出要点就行了,否则也可能被误会为“你小看了别人”。只要自己先学透了,多练练就自然会教好的。我最后鼓励儿子:“只要教会一个同学,就证明你比老师的水平还高。”
        受到了鼓舞,儿子开始用心辅导同学做功课,这段经历让儿子意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他感到了被人需要,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即使上了高中以后,这种感觉还依然伴随着他,促使他在高中俱乐部办起了数学辅导班,继续给需要帮助的同学答疑解难。
        助人有两个黄金准则可循。对待陌生人,最好的善待是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许多时候,对同一件事的感受每个人不一样,自己的善待可能并不是那人想要的,或者自己的好意可能会被那人误解,这些都可能导致别人的不满。
        因此,在对待身边熟人的时候,待人的最高境界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是“顺其意而为之”。也就是说,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用他人要的善待去善待他人。
        应用在教学上,就是要充分顾及学生的感受,找出他们疑惑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一种真正的善待。

        这一节作者讲了好的教育要慢下来关注孩子的日常,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关键的帮助。也提出来如何帮助他人的原则,这些原则无疑是高效的。

        从一场抄作业风波,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优秀家长是如何应运学识与智慧帮助孩子应对危机并转危为机的。不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而是一箭多雕,是教科书级范例。在化解抄作业危机的同时帮助了同学、学会了因材施教与感受他人的感受,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运用了费曼学习法。

        当然,从作者的事例中也能看出:孩子的起跑线在家长,孩子的成长速度也与家长息息相关。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也要终身学习、持续成长。

相关文章

  • 教育好孩子的九个方法

    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教育孩子的九个方法》 一.教育好孩子做什么,而是你希望他做什么你 ...

  • 2019-02-11

    13个章节 只做梗概 教育的常识常识告诉我们了解天赋的限制,对于找到方法和提高效率有好处。 物种与生俱来的天赋限制...

  • 教育有科学的方法

    今天的这一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其中的内容对我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有共同之处,也有更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人生处处有困难,...

  • 第13拆| 30天拆书之《真实的幸福》

    20170723第13拆 片段13《真实的幸福》 R 增加愉悦。增加愉悦有三个方法:习惯化(habituation...

  • 换汤不换药

    有人说时代不同了,教育孩子的方法也要改变。 是这样的吗? 时代确实不同了,教育的形式有变化,方法有变化,但内容和核...

  • 教育孩子都有什么好方法?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的,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此我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家长角度)同大家交流。 一、保证孩子在...

  • 习题24-25

    有一分数序列:2/1,3/2,5/3,8/5,13/8,21/13...求出这个数列的前20项之和。 方法一 方法...

  • MIT研究人员设计出一款“有趣的评估”,用来帮助老师评估创客等教

    一 曾经有读者在后台留言,问有没有个性化教育的评估方法?还有的问创客教育对孩子到底有什么用,有什么方法可以评估。 ...

  • 教育和生育

    现在想来,我们从小接受教育,为什么要这样?有调查说九零后教育已经超过13年,这么多年教育是为什么? 我想,教育的作...

  • 教育有方法,成长有规律

    作者/云清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很荣幸参加了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有幸接触到北师大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有方法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nf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