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打来电话,分享一下下午去一间早教机构的见闻,她说,我真是搞不清楚究竟是要上什么课,那些老师究竟在干嘛。
她说,亲子课堂45分钟一节课,说主题是沙包抓握,基本上只有后面几分钟的活动跟主题相关,其他就是很普通的攀爬了。两个老师的分工就更是奇怪,所谓的助教,基本上就是拍照和照料孩子,甚至连跟主教的配合都谈不上,还是这就是她们之间的配合?
我冷静地说,还有呢?
她说,一节课差不多就是这样吧。你怎么这么淡定?这难道不是一件很让人生气的一件事吗?
我说,确实,如果对于一直从事高品质的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上,你说的这种现象反而成了较为大众的做法。
先不说主教和助教之间的配合,单说上课给孩子拍照,拍视频这件事,就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为了多积累一些素材,老师只能不断地找角度,抓时机,最好就是每一个环节都有照片,每一个孩子都有视频,积累不够多,就很难在课后发给家长,也少了跟家长的联系契机,更不要说通过家长做出积极的宣传,达到转化的目的。
如此作为目的,不拍又怎能行呢?那如果是这样,老师的重心就基本上是录像,拍照,而不是真正关注到孩子上课的状态了。他们是投入还是迷茫?家长的参与度够吗?还是家长其实也沉浸在拍孩子?你能根据孩子的状态给家长指引吗?能够根据课堂的参与程度适当调整课程难度吗?
很难了。特别是如果招收一些根本没有教学经验,又缺乏系统培训的实习生,很快就参与到这种类型的课堂中,他们参与的时候重心在哪里呢?根本无暇顾及课程,而是就关注在这种事情上了。
带教带教,如此带,怎么教?
待续……先看墨西哥比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