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管理专题
万字长文《梁宁产品思维30讲》思考笔记(一)

万字长文《梁宁产品思维30讲》思考笔记(一)

作者: 今天没捡垃圾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22:59 被阅读0次

    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来向这个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判断一个产品经理是否厉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判断他设计的产品第一个版本有多简单、直接、切中要点,能不能直指人心。看一个人,或者看一个产品,可以从由表及里的五层来做观察和判断:感知层、角色层、资源层、能力圈、存在感。

    从一个普通人到产品人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学习,建立自己的认知框架,先建立处置信息的秩序,再建立自己的内心秩序,接着就能在一片纷杂中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慢慢建立掌控。树立自我感知的意识,用户感知的思维,迎合用户潜意识的选择,抓住核心需求,而不是停留在需求的表面上。洞悉人性需求引导情绪体验,找到最核心的痛点,痒点,爽点。

    1.同理心讲述的是对人性的洞察,对愉悦和恐惧的理解、对潜意识的理解、对角色的理解,本质上就是对人的了解。曾经在营销里面看到,营销的本质是放大购买的快乐和不购买的痛苦。提供产品,本质上是对人需求的满足。因而,同理心的训练,是帮助产品人更好的洞悉用户的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

    2.机会判断是对产品的机会判断,大的层面上是讲产品的战略层面,尽量在有势能的趋势和在能形成立体生态的场景中把握产品的机会;小的层面是讲产品的战术层面,具体来讲就是发现一些痛点、痒点和爽点,这些都是产品的机会。

    3.系统能力,产品是一个系统能力的产物。系统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是产品人或者产品团队所凝聚资源的力量呈现。简单来说,人的每一次选择都是系统能力的体现,这个系统能力没有高低之分,而是你过往的经历、人的情绪、知识结构等系统能力的输出。那么作为这样一个系统能力的产物,它有自己的世界观、有自己的效率,需要为用户提供确定性以培养用户的依赖,还需要系统的不断优化和迭代。因而产品的竞争不单单是最后界面的一个竞争,而是一种系统的竞争,是这个组织生态的竞争。

    4.用户体验,是用户对产品的最终感受。在做产品的时候,我们没有真实的用户体验,这就需要我们的同理心,把自己代入用户,进行角色的置换,感受用户的体验地图。在这张用户体验地图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体验的峰值(即情绪的高点)和终值(即体验结束时候的感受)。还需要打造一套用户的激励系统,让用户上瘾,从而持续的使用产品。

    5.创新模式,产品创新实际上就是产品的差异化。同质性的产品,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是一种很危险的尝试。当然,这里用了很多互联网的名词,跨界创新、颠覆式创新、降维打击、新要素到新物种。其实主要是两种创新,一种是产品的创新,另一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当然商业模式也是附着在产品之上。产品的创新也即是组合创新和原创新,是一种功能上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一种盈利模式的创新,最典型的就是用产品换流量、用流量换取其他收益。

    一、同理心:看懂情绪,找到天分

    1.作为一个产品人,我们只认一条“用户驱动”。

    从第一个用户走向第一桶金,有些人是人精,他们藏巧于拙,暗暗发力,和时间做朋友,等你回头看时,他们一件件作品排列下来,像一个个功勋章,战绩耀眼,让你猛然惊觉,我的时间都去哪了。流量思维消耗时间,成长思维建立价值。梁宁说,如果让我给一个人建议,那就是产品能力。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成长思维的人深谙其中道理,自己先实实在在成长,顺带把价值交付给别人。有这些小伙伴的进步督促,我也不敢懈怠,把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完整输出了一遍,在这过程中,我也上线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一块输出,梁宁的课给了我很大帮助,改变了我做产品的路径和方法。

    2.用户体验和结婚教练

    从外到内五个层次:第一层是感知层,设计质感,人的身材、相貌、穿衣搭配。第二层是角色框架层,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容易被角色训化,如果你和别人在角色扮演里对接,你就会被牢牢地困在设定的角色中,无法触及到深层关系。第三层是资源结构层,不仅是人脉和财产,还包括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和他的精神资源。第四层是人的能力圈,在能力圈里面就是这个人对自己存在感的感知。能力层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掌控力和整合能力。第五层是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有的人在家庭中就能满足,有的人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能力圈来满足存在感。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如何满足用户的存在感呢?只有一条,那就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让用户变得与众不同。“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动力。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两者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在深度交往关系中是发生在资源层、能力圈、和存在感中的。没有天生的完全匹配,只有双方敢于拥抱变化,敢于改变自我,才有能志同道合,通过磨合共同进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字长文《梁宁产品思维30讲》思考笔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qw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