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复做好简单枯燥的事情是习惯更是品质。一个团队、一个人大部分时间里,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日常。在较短甚至较长的时间内,发生发展的变化是不明显的。直到有一天,当你突然发现彼此之间的某种差距(表现物质财富上,个人价值实现上,事业学业上)己是悬若鸿沟。其实悬若鸿沟的不是距离,也不是这段距离不可跨越,只是过去的那段枯燥的时光不允许重新来过。
历史学就是未来学,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是基于对过去的理解。走过的路,看到的世界,形成的习惯,一方面记录了成长发展的历程。另一方面,也深刻的影响或者注定未来。时光都是一天一天过去的,只是每一天的含金量不同,有的人慵懒而又浮躁,习惯了舒适和放松。有的人丰富而专心,习惯于精益求精的活在当下,平凡也有几许疲惫。
细细想来,把简单、重复、枯燥的事情,长久坚持做好,本来就是对一个团队、一个人认知判断水准、胸怀眼界广度、适应发展变化能力的全面考验。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认知上有偏见成见、执行上好高骛远的团队或个人,能把看似简单重复,但实际又需要自身具备强大韧劲、弹性的事情做好!
二、真谦虚才能真受益,真包容才能真进步。有一句名言,要想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毕竟自己也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可大可小,大到宇宙万物,小到一个团队、一个人。改变自己就是尽最大可能和限度发现发掘自己,以更广博的视野、更多维的思考看待和认识世界。一要谦虚,正所谓谦虚使人进步。谦虚是克服主观局限性的最好方法,如果没有从认知上解决“为什么要谦虚”的问题,大多数人的谦虚是“做”、“装”出来的,是“虚”的多,“谦”的少。我们常看到一些大人物、大学者都很谦虚,就是因为解决了认知问题,他们比一般人更了解大千世界的“大”和“小我世界”的“小”,与外部世界打交道就会放低姿态,真谦虚。
二要包容,正所谓有容乃大,包容不是目的,包容是克服狭隘、克服片面的手段。要有意识的保持对新事物新知识新领域的灵敏度好奇心,主动去探索研究,争取弄得更明白些,尽力让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多维一些,思考问题的层次更丰富一些,尽最大可能做到主观认知与客观存在的无限趋近,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让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更有说服力,更有领导力。
用谦虚解决认知上的局限,克服妄自尊大主观自我。用包容解决方法上的无措,克服器小无知固步自封。
三、大标准是“认同感”,小标准才是“数质量”。“大标准”是对一个团队来讲的,是团队追求共同目标时,坚守的初心,坚持的规矩,坚守的底线,自觉的行动。团队里有“认同感”才能有“荣誉感”,有”责任感”才有“合作意识”,能否坚持好“大标准”,体现的是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而不应该把“大标准”混同于一些日常的琐碎的具体的衡量尺度。如果团队建设的各个系统各个领域都存在标准和质量上不去的问题,根本上不是标准本身的问题,而是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认可度不够,没有真正负起责任担当起来。表现在具体上,一定是跑冒滴漏的多,严丝合缝的少,不出严重问题实属侥幸。
“小标准”是对个人或具体事物来讲的,就是摘桃子跳起的那一个高度,是受客观实际制约,但又高出现实水平的一个尺度。而不是随个人喜好、利益取舍划出来的可有可无、可高可低的衡量标尺。没有具体的“小标准”,就好象没有上楼的台阶,永远不会更上一层楼,“大标准”也就成了昙花一现的空楼阁。落实“小标准”的矛盾,暴露的是团队成员个体的能力素养与团队发展要求不一致不协调的问题。“大标准”与“小标准”辩证存在,相互依托,互相促进。一定条件内,区别主要次要矛盾,但终究不可偏颇。
旅途偶拾 旅途偶拾 旅途偶拾 旅途偶拾 旅途偶拾 旅途偶拾 旅途偶拾 旅途偶拾 旅途偶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