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与简书的缘分从去年就开始,当时是同事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文章,点开看了,当时就注意到这个界面简洁的应用叫“简书”。
中间经历了怀孕生娃各种事情,直到7月份我才正式加入简书,这之前看了很多文章,每天打鸡血似的,当时就跟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坚持日更,争取两个月成为签约作者。
时隔一个月,现实狠狠的打了我的脸,我不仅没有日更,阅读量和点赞数更是不忍直视。总结原因,首先是因为搁笔太久,写作起来不是那么流畅。如果强行日更,发一些质量不高的文字又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其次是时间,本职工作、家庭事务、照顾小孩,哪一样都不轻松,我样样都不想放手,最后把自己整的筋疲力尽。
而此时,我的身体开始报警,小孩儿也因为照顾不周开始生病,一切都不顺利。体力跟不上,文章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得不到回应更会让我对自己产生怀疑,原有的兴趣也会因此缺少了乐趣和进行的动力,就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急了,我的初衷是什么?
我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浮躁:上班时间不停刷简书、写热点,看股票看理财,还拿这是发展副业来安慰自己。表面上我很嫌弃这份工作,但其实心里是恐慌的,一旦真正丢了工作,那是得不偿失。
02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有的作者可以源源不断的持续输出,原因有以下几个:要么是真的热爱,全心经营;要么是团队合作;要么是有资源;要么就是别人已经积累了很多年。这其中,靠的是热爱,拼的是专注,比的是耐力,最后才是技巧。不要只看到表面上的成功,台上的一刻荣耀,也许是台下十年的辛苦换来的。
慢,是为了快。别人花了2年做成的东西,也许我要花十年二十年。没办法,你没有其他优势,就只能拼时间维度。这个过程急不得。真正的热爱都是平平淡淡的样子,用一种让你舒适的姿势,才可能跑的更远。
我也曾试图蹭热点,参见中老年,死工资,照样10年理出300万。果然,点赞和阅读量都超过了其他文章。
有人问我,以后是想写理财方面的吗?我仔细想了想,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我实在算不上理财高手,接受风险的能力也不够。最关键的,我认为理财是非常私人化的东西,除了一些通用的概念和低风险产品,实在不适合做分享,一节理财课不可能教会你真正的理财,别人做成的换你未必成功,这种课程只会忽悠缺乏思考的人入坑。
所以,我虽然炒股,但绝不给朋友推荐股票,绝不会因为我买了某只股票就说这只股票好。至于经典的理念,读书就够了。很多经典书籍其实都有写。花点时间研究下,形成自己的理财思路,要重要的多。
可惜的是,我自认为写的不错也付出大量心力写出的东西,却少有人看。连投稿时都能明显看出差异,对口的专题关注量不多,而热门的话题又不对口。简书上最火爆的永远是写作方法、技能培养这些专题,首页推送的也多是这种文章。每次点开首页,多半都是类似的标题“如何*年赚100万”“怎样快速成为签约作者”“100天写作培训班”,满满的套路,可就是热度高,看的人多。可见人们有多浮躁,多么的急功近利。
不客气的说,简书的签约作者里,有些写的文章并不出彩,或者说不是篇篇精彩,也有的是开始的文章精彩后续因为输入不够而质量打折,给人江郎才尽力不从心之感。可是他们却可以频频上首页,袭击你的眼球,导致我后来直接取消了推送,只看我认为真正有实力的作者。
当然,我没有指责编辑大大的意思,借用简书审稿编辑的话说,他们也想多些不同类型的文章,但是大家一股脑的投那几个热点专题,同质文章太多。
签约作者因为有了这个标签,同样的内容,上首页的机会更多,这也是一种激励机制。但是能否将这个机制变得更加灵活,比如签约作者的身份也需要定期考核,质量下降者取消签约。这就好比公众号,也许你之前是写的不错,但当你的内容开始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时,我可以取消关注。
我喜欢简书是因为那句“创作你的创作”,喜欢它干净的界面,可是,仅仅一个月,我已经感受到这一片繁华下面的浮躁。我惊讶的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爱写作,甚至超过了读者。作者们互相点赞,造就了这繁华景象。
写作说简单也简单,但是高质量的写作却是需要长久的坚持和大量的输入才能做到的。所以,才会有很多作者觉得写到后面没什么可写,其实就是输入不够。当一个写作者出现这种情况时,取消签约身份,潜心修炼一段时间,再重新申请签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相信一段时间的闭关会带给大家更精彩的内容。
简书里有太多写了5、60万字,文章质量也不错,但就是不火的作者,我佩服他们能坚持初心,写作对他们来说真正是一种爱好,而不是博眼球赚钱的手段。而那些擅于迎合读者的写作者,他们也没错,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只能说他们很清楚读者的心理:你想要快速成功,我就给你灌鸡汤;你懒得读书,我就拆书帮你读。他们赚的盆钵满满,而我们,却因为懒惰、急躁和焦虑交了一笔又一笔的智商税。
我无意褒扬或贬低谁,只不过,我们确实有必要思考,你是想当一个越来越懒的人,还是当一个“让别人越来越懒的人”?抑或是做一个内心坚定,对任何事物都保有理性思考不轻易受影响的人。
03
这期间我也断断续续咨询了很多前辈,也看了很多鸡汤,唯有一个前辈的建议最客观。他说,不要企图两边兼顾,很容易两头落空,而且失败带来的挫折感很容易磨灭你真正的兴趣爱好。他鼓励我,要么辞职,放低身段从头再来;如果没找准方向,那还是要先干好主业。
深思熟虑之后,我调整了计划,不再逼迫自己日更,因为我做不到,我需要很多的时间陪伴小孩儿,他才是我最大的副业;不再盲目追随热点,为了写而写,而是专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我不再被热点绑架,不再冲动急躁。
我很清楚,以目前的积累,持续大量输出优质内容是不大现实的,有人说过,只有当一个人输入量和输出量大于2:1时,才有可能产生优质内容。
我需要的更多是充电,写作只是作为一种练习,提升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相对于写作需要大块的时间,阅读对时间和专注的要求要小的多,当然经典大部头需要仔细研读的除外。
所以,现阶段,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上班时间搞好主职工作,在工作完成的前提下,多读书多积累,多做笔记,每个周末抽出一天时间进行整理和输出。其余时间交给家人,该干嘛干嘛。
自此之后,我发现自己轻松了很多,我可以自在的陪孩子而没有焦虑感,我可以同时保有工作和兴趣不用担心领导责骂。因为我不靠兴趣吃饭,我可以一直保有快乐,而不必为生活所迫写一些违心的东西。简书上更文后,也不再跟之前一样不断的刷新有几个赞多了几个粉丝,我知道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些都是随之而来的事情。
这一个月,我最大的进步应该是学会了整理。以前看到什么好文章,我总会激情澎湃然后收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现在,我规定自己每周必须对收藏的文章进行整理分类(如下图),特别好的我还会打印出来装订成册。通过整理,我发现,真正有用的东西其实没有那么多,有时候可能仅仅是里面的一段话比较好,那么我会把它记在小本子上,或者把这一段粘出来到我的“好句集锦”里。
文章整理通过整理,我的手机减负了,大脑也更高效,在看东西时也更加理智,能辨别哪些有价值哪些没有价值。通过复盘和强化记忆,那些东西变成了我自己的,再不是停留在纸上。这就是内化的过程。碰到想写的话题,我会把这些素材串联起来写成文字,这就是输出的过程。在写的过程中再次深度思考,这让我的大脑更加理智客观。
这就是来简书写作给我带来的最大好处。
我愿意,在简书的海底默默酝酿,我愿意,珍惜这一世一生、一生一世的缘分。终有一日,必将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最后,以简书最爱的那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大家: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