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雨声声,青石寻悠远。走在恩阳古镇,走在这里一条条小巷中,找寻一场久远的梦,这个梦里少了些繁华,又多了几分质朴和青葱,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时代的自己和生活。
最开始走的街道叫姜市街,街上的行人很少,静静地。明亮的太阳把阳光洒到街上石板上,无声无息。这条街道很狭窄,折折拐拐的。顺一边儿看过去,街道都是一个颜色,并不鲜亮。正午的太阳极好,从街道上方两边瓦沿间照下来,光线明的亮眼。闭眼一会儿才看清昏暗的房屋前,放张小小的桌子。桌上放一个面盆,盆里是油炸的金黄的裹面小鱼。正是吃饭的时侯,住户门开着,向里一望,几人在家安安静静地吃饭。没人注意门外我这个陌生人在注视着他们,就算有人看见待在门外的我,也仿佛我不存在,自顾自个的碗筷,来往的过客是成不了他们眼中的风景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01636/a3a8d080a8e28b93.jpeg)
转了几个拐角,又分几个深巷,随意走进一条巷子,街道还是这么细。街边摆的桌子还是那么小,小的只能放几种食品。墙上挂的木板也小,只能写最精练的字。顺门望去,门板宽的夹道尽头,是不大的天井。走进去看,有稍大的一张桌子,围桌一圈儿躺椅。椅子上坐的人很随意,喝茶,打盹。外面的世界仿佛与他们无关,时间流的快慢也与他们无关,仿佛每天比我们长24小时。
转出来往前走,温软的风也藏起来,好在太阳虽大却不热。远远望去,能看见街道正对面的青瓦屋顶上有大大的一堆花,几乎占了房屋大半,成片的花朵簇拥在这片房顶上,是一种古老而盛大的美丽。脚下的街道变成了石条,台阶向下辅到远处的人家,那是街道尽头了。台阶辅的有些急,站在上面可以看见人家墙边栽的花花草草,还有的是用个塑料小盆栽一苗花,用个细绳,加个钉子吊在木板墙上。站下台阶往回望,墙边栽花草的多半是悬着的,有种雅致古朴的韵味。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01636/938152140a7fffdc.jpeg)
往下是皂角树街,一直通过河边。临河大树下,放了几桌简易桌椅,是个喝茶的好地方。这就是古镇的灵魂所在地,恩阳诃,运载千年的河边古镇水运码头,昔日曾有诗:千盏桅灯照恩河,只见船帆不见波,可见水运的盛况。过往的繁荣使得这里客栈茶坊、饭店酒楼比比皆是。而在大树下的茶桌上,古镇昔日的繁华昌盛以及很多年代久远的故事就会被娓娓道来了。
到了老场街和正街,街道稍宽。街上没有摩托车或自行车走过,干干净净的路,干干净净的墙角,街道里户户相联,巷巷回旋相通,这里极早就有民约规定,不许车马过入,只能步行,得以保持它的千年宁静。街道上摆放的小吃桌还是小心翼翼的,似乎是害怕挂着了来往行人的衣角。如此而来,这里的古风就显得更浑厚些,不大声叫卖,只是摆着,当你停下脚问,他们才告诉你,这是什么,很低调也很谦逊,正是古镇大多数人的样子,也是古镇的样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01636/de1f83f205003fc6.jpeg)
古镇处处是青瓦灰墙的建筑,随处可见门上张贴着手写的对联,似乎还能嗅到浅浅的墨香。除了淡淡的墨香,空气中当然也少不了美食的香味。地道十八碗、碗豆油糕、提糖麻饼……嗅过去,满是芬芳。小镇不需要门票,也没有导游,所有的内容全凭游人去感觉。这里似乎是说不太清楚,也不敢乱说的,只是打这里走过,看过,便忘了,于是更不敢胡说,但你总会深深的感觉到这里的慢生活。
这个建自南北朝时期的古镇,曾经沸腾几千年。时间淡化了一切,现在又沉寂了下来,瓦棱上的青草是记录小镇的一个缩影,石板上的阳光还是旧时窄窄的一条。古镇就像一位饱经世事的老人,动作变得缓慢,也贮存了太多故事,面容慈祥充满暖意。旧时的大栈房、艺舫留下了斑驳的记忆,巷子里独自默立的女孩,巷道口专注拍照的学生,打开的木窗,半掩的木门也都静静地存在着。
在古镇里兜兜转转、走走停停,享受这里静好的时光和岁月,我很庆幸遇见了恩阳千年时光里的古镇情怀。慢时光在老街上缓缓流淌,旧岁月还永远留在屋檐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01636/9bf83c11cf8b583e.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