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12月份,接到了我原来的同事李姐的电话,咨询她家小孙女的问题。孩子今年4岁多,反复大面积湿疹,吃过中药西药做过各种治疗,没有明显改善;孩子自幼体弱爱生病,小脸儿蜡黄没有血色,稍微着凉一点就咳嗽,而且咳嗽起来老不好,一般能咳上十天半月;再有孩子的消化功能不好,经常积食不爱吃东西,吃点不对付的东西就爱上火。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正纠结着,孩子前几天先是吃了点油炸小黄鱼,结果上火了嗓子发炎,而且又着了点凉,又开始咳嗽好像还有点哮喘的意思,正纠结并且问我要不要去输液。
作为一直从事功能医学教育的专业人员,同时也是一个妈妈,每次听到孩子的问题都特别揪心,特别心疼孩子。我给她的建议,现在孩子咳嗽很严重并且有哮喘的征兆,应该去医院请专科医生来处理,听大夫的建议。重点是我想跟她谈谈孩子接下来的问题,孩子的几方面表现:第一孩子的胃肠道功能不好,第二孩子的皮肤反复湿疹的问题,第三孩子爱上火、慢性咳嗽这些炎症水平特别高的表现,依我的经验跟慢性食物过敏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详细询问了一些孩子和她妈妈怀孕期间的情况后,强烈的建议他们待孩子情况平稳的时候,给孩子做一个慢性食物过敏的检查。
16年元月的中旬,李姐将孩子的慢性食物过敏报告发给我看,孩子对面类、奶类、蛋类都有严重的过敏,对于其他一些水果及坚果也有零星的过敏。
儿童更应该警惕慢性食物过敏报告也正印证了孩子的饮食,孩子家里都是北方人平时家里面食吃的较多,牛奶鸡蛋这些一直都被作为孩子重点的营养来源,几乎天天都在吃。在给家长们做了详细的解释后,让他们给孩子按照慢性食物过敏治疗建议进行停食和轮替,同时对孩子肠道功能进行修复。春节过后,在孩子停食过敏食物大约2月之后,再次问起孩子的状况,她的妈妈非常高兴的像我描述:第一,孩子的湿疹好了大部分,仅剩腿部还有一些;第二,孩子的睡眠明显好转,夜里不再翻来覆去(这个之前都没当成问题也没和我说起,我都不知道);第三,孩子胃肠道功能有好转,不那么容易积食了,而且胃口也比以前好。至于孩子的咳嗽和上火等现象,倒是没有在发生过,但是毕竟时间还短,正在观察着。
上述的这个孩子过敏的案例,仅仅是我工作中遇到的无数慢性食物过敏案例中的其中一个。慢性食物过敏,在功能医学中应该是出现频次最高的一个词,几乎每个医生、每个案例、每种疾病的讨论分析中,都会提到这个“慢性食物过敏”。今天,重点来说说这个“慢性食物过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我们生活中接触食物所产生的过敏,也是笼统意义上大家都称之为“过敏”现象的,从本质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美国功能医学研究院对其做了明确的阐述。现在对应IFM的定义和大家熟知的各种称呼一一的分析一下:
第一种类型:IFM的定义-食物过敏(Food Allergies),俗称-急性食物过敏。这种食物过敏反应,在身体内引起的是IgE抗体。IgE抗体在身体里面产生后,身体对它的清除相对较快,大概72小时能够清除掉。所以这类过敏,来的及,走的快。还有个特点,就是IgE抗体不能够穿透胎盘屏障,所以这类过敏不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IgE抗体在呼吸道和肠道粘膜上分布很多,所以它所引发的症状,粘膜水肿是很常见的,比如腹痛、腹泻、呕吐、呼吸困难等(详细症状可参见黄山医生的文章,链接在文章的最下方)。
儿童更应该警惕慢性食物过敏第二种类型:IFM的定义-食物敏感(Sensitivities),俗称-慢性食物过敏。这种食物过敏在体内引起的免疫抗体是IgG抗体。IgG抗体的半衰期特别长,要21-23天,意思就是身体对它的清除非常慢,至少3周的时间,才能减少一半的量。IgG抗体可以穿透胎盘屏障,直接通过母体传递到胎儿体内。也就是说,如果妈妈在怀孕期间摄入太多过敏的食物,那么孩子生下来再次接触这些食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过敏了。
儿童更应该警惕慢性食物过敏食物敏感(Sensitivities)引发的IgG抗体,它所引起的身体反应具有迟发性,往往伴随反复刺激后的复合症状,例如皮肤系统的湿疹、瘙痒,消化系统的恶心、腹胀、腹泻,关节肌肉的炎症、肿胀、疼痛,呼吸系统的鼻炎、支气管炎、哮喘,全身性的疲劳、慢性头痛,等等。这些看似没有头绪的症状,往往都与食物敏感(Sensitivities)即慢性食物过敏有关系。
儿童更应该警惕慢性食物过敏第三种类型:IFM的定义-食物不耐受(Intolerances),实际生活中并没有严格的称呼,往往与急性过敏混淆。食物不耐受(Intolerances)是非免疫介导的对食物的反应,这种反应跟我们说的免疫反应没有关系。例如乳糖不耐受,母乳和牛乳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分解这些乳糖需要专门的乳糖酶,可是有些人乳糖酶的分泌减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腹痛等症状。
今天重点分析的是食物所引起第二种类型的免疫反应食物敏感(Sensitivities),即我们常说的慢性食物过敏。食物引起的第一种免疫反应食物过敏(Food Allergies),和第三种类型的食物不耐受(Intolerances),他们来得急走的快,就像一阵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凡此经历都会留下沉痛的记忆,日后一定会小心留意,避免再次发作。而第二种类型的食物敏感(Sensitivities),就像南方的梅雨季节,天空阴沉细雨绵绵,等发现物品长霉了,这里面更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上面案例中的4岁半孩子,就是严重的慢性食物过敏(即食物敏感Sensitivities),
IgG抗体复合物对身体造成的破坏和伤害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它的几个特点累积性、迟发性、代谢慢,这就使得慢性“炎症”一直充斥在体内,所造成的破坏一直在累计,但是又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来找出“真凶”,所以其结果是往往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那么,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孩子更应该重视慢性过敏(食物敏感Sensitivities)呢?这是因为:
第一:孩子身体的免疫机能还不完善,对免疫刺激的调节能力相对差,所以免疫反应的症状在孩子身上尤为突出。而孩子的饮食往往是被动的,甚至是被强迫的,很少有家长能够及时注意到孩子“身体的呼唤“,而一味的对孩子进行所谓”高营养的饮食“,结果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甚至会造成孩子的偏食和厌食。
第二:孩子对自身不适症状的观察、总结、表达能力很差,所以他们不能够清晰表达出来自己的不舒服,而会用一些异于常人的行为或者肢体动作来表达。然而这些行为往往不被周围的人所理解和接受,所以会被打上“特殊”的标签,十分影响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健康。比如因为慢性过敏而引起一些鼻粘膜炎症、中耳炎、结膜炎的孩子,往往通过做各种鬼脸来缓解不适症状,但是不被注意和理解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这样的孩子特别“奇怪”!
第三:慢性过敏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一致,这些慢性过敏的免疫复合物,不仅仅是直接刺激孩子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高涨的状态。这些免疫复合物还会刺激肠道,破坏肠道粘膜细胞的通透性,损坏肠道健康,使得肠道的屏障功能减弱,对各种毒素的阻挡功能下降。可想而知,这种恶性循环的后果就是,越来越多的毒素被送到身体,加重的刺激免疫系统,增加肝脏解毒功能的负担。此外,这些免疫复合物,还会直接刺激破坏身体的血管、关节、器官、甚至是神经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第四:还有一点是最不愿意看到但是往往却是现实中发生最多的,就是对慢性食物过敏所引起的症状的“错误治疗“!我们看到了太多因为湿疹而反复的给孩子使用激素来控制湿疹症状;因为慢性呼吸道炎症、结膜炎、中耳炎等被使用大量抗生素; 甚至因为肠道的梗阻而进行手术治疗……这些本来可以避免的现象因为没有及时正确的认识,却背道而驰,对孩子的伤害却是越来越大!
儿童更应该警惕慢性食物过敏但是,凡是以上症状和问题,还都是幸运的。为什么呢?因为上面我们也讲过其中的道理了,这种免疫复合物(炎症)攻击哪里,就会表现出来相应器官(或者部位)的各种症状。但是就是这种不确定性,才增加了慢性过敏的危害性。我们从临床上看到了大量的特殊孩子,例如自闭症、多动症,这些孩子的神经系统受到伤害,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行为举动。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自闭症专家研究发现,自闭症是一种多因素基本,与易感基因的突变与缺陷、机体免疫功能的障碍、消化功能的异常、肠道菌群的失调、食物敏感、肠道通透性增高、体内毒素的蓄积、多种维生素的缺乏、营养的失衡(包括脂肪酸、氨基酸与微量营养元素)、环境荷尔蒙与毒素的暴露等均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所以,很多自闭症孩子首先需要评估的是孩子的慢性食物过敏,因为这个慢性过敏也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免疫、肠道、身体毒素等多系统。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功能医学医生一直强调慢性食物过敏的重要性,也是我要写这样科普文章的原因!从一个妈妈的角度来讲,实在不愿意看到那么多孩子继续被伤害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