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一生,驻守沙棉千里马。
勤劳半世,车间生产领头羊。
小重山。有兄魏红。
别梦依稀回故园。常谋兄长面,已鬓斑。未曾言语已潸然。多疲惫,孤影在沙棉。恩义重如山,谓艰难。频频往事醉流年。初秋雨,点点落心酸。
千里长江自青藏高原的各拉丹东山峰奔腾而来,经三峡后,逐于平缓,再向西经上海流入东海。
位处长江中游南岸,有名县曰公安县,公安是一座千年古城,属江汉平原南部,与荆州古城一桥相连,与洞庭湖平原一衣带水,是全国重点粮食、棉花生产基地,典型的鱼米之乡。公安东邻石首通汉沪,南联安乡通湘粤,西接松滋靠巴蜀,北依长江通达陕豫,有“七省孔道之称”。公安县地势平坦,湖泊棋布,河流纵横,被称为“千湖之县”,且在1952年建国后修建了当时全国第一大水利工程一一荆江分洪区,主要是长江洪峰期预备炸堤蓄水,以缓解下游洪水的压力,确保省城武汉的安全。
公安县中南部有乡镇名章田寺,该乡东濒虎渡口,与闸口、藕池二镇隔水相望,西被游泥湖环绕,北抵孟家溪镇,南接甘家厂乡。章田寺境内湖泊众多,是淡水鱼及特优水产鱼的天然养殖场所,该乡四季分明,土地肥沃,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等。
章田寺乡东南有大湖名仁洋湖,湖面宽阔,湖水清洌,鱼类众多,莲荷争妍,风景如画。湖边有一魏姓人家,本章的主角魏红1962年便出生在这里,魏红的父亲是一位村办教师,从小教他诗书礼仪,他的母亲是一位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姊妹五人,他是独子,有两个姐姐及两个妹妹,幼时虽然家贫,但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魏老先生深知知识改变的道理,于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五姊妹读书,纵使债台高筑,也没有让他们辍学回家务农,多年后,魏红兄妹忆及此事,无不为父母的开明充满感激之情。魏老先生我有幸见过一面,那是2000年的夏天,一个轮休时,魏红兄带我去石首小河同事吴小莲家乡村部,采访吴小莲的入党政审,回程时魏红兄带我一道去看望他的父母,魏老先生当时已有病在身,脸容清瘦,有儒雅之风,但精神状态还好,我记得他还考问我们“三个代表”的内容,我们回答上了,老人家还表扬了我们,一个古稀老人,一个卧病在床的老人,一个清贫一生的老人,居然还关心着国家大事,着实把我震撼了一把,要知道,他老人家是民办教师,边教书边种地,没有退休工资的。
魏红兄高中毕业后1981年元月18号招工进厂,从事落布,上轴,修机工作。85年担任布机丙机团支部书记,在此期间为活跃团员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团员青年举办照相摊点,参加有酬业务劳动,自筹团支部活动经费,在节假日,组织团员青年郊游,春游等活动,充分体现团支部是青年之家,连续三年被团市委授予沙市市十大红旗团支部称号。98年担任轮班书记,机械轮班长工作。两年之后主持布机甲班轮班运转工作,期间连续两年八个季度产质双优,被厂授予“红旗轮班”称号,同时被纺织公司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魏红是沙棉基层的一位优秀的管理人员,对布机车间的各工种都内行精通,他是从落布、上轴、修机一步步提起来的基层干部,他在厂里没有关系,凭着自身实力走向管理层。
布机车间是沙棉最大的生产车间,全车间最多的时候有两千余人,我们当时一个轮班也有两百多人,要管理好一个轮班也不简单。因为国企相当于“铁饭碗”,不犯严重错误是不存在开除职工之说,不像现在的私企,老板看你不爽,第二天便可让你结帐走人,什么劳动保障法,多半形同虚设,相对来说除了对外企严格按劳动法章程外,私企工人是很少享有那些条条框框的福利的。
魏红兄对工作认真负责,管理有方,他对我亦兄亦师亦友,教了我很多东西,我离开沙棉后,在私企打工走向管理岗位,很多管理经验都受益于魏红兄对我的传授与指点。沙棉是一个大炼炉,经历过沙棉生产一线的艰苦磨练,无论感受是喜是悲,离开沙棉后,在别的环境里,都能很快进入角色,工作业绩不会比同事差,沙棉出来的人,能吃苦耐劳,有团队精神;乐观坚强,有进取精神;善良诚挚,有慈悲情怀。这些品质,是我们一辈子的财富,虽社会变迁,世态炎凉,我们守诚保义,不改初心。
上夜班的时候,我和朱磊躲在整理车间的布堆里睡觉,每到下半夜该落布的时候见不到我们的人,无论我们躲在哪个角落,魏红兄总能不声不响的找到我们,没有大声责备,就一句“该干活了”。因为落布工是个体力活,不比修机工责任重大要保障生产,我们只要把自己区域的布落完就成任务。后来走向修机岗位,就再也没有上夜班睡觉的待遇了,挡车工红牌一大路,严重影响了生产,若是抓住偷懒睡觉,那是要批评与罚款的,若是要写个检讨贴到黑板上,脸往哪儿搁,都是一起生活与上班的熟人,虽然没有沙棉前辈们的自尊自强精神,与无私奉献的情怀,但比学赶超的动力还是有,个人脸面还是要的。
我情绪低落的时候,魏红兄总是劝慰我,鼓励我积极进取,督促我苦练技艺提高生存能力,希望我发挥特长拓展业务能力,那是一种正能量的引导,那是一种诚挚的期许,那是一种兄长的关怀。
我家里有事的时候,魏红兄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力所能及的给我帮助,他的爱人是筒捻车间的教练员,对我的前妻也多有照顾。特别是我身患眼病的时候,每到热天便疼痛难忍,他顶住压力,总是尽量多让我请假休息。点点滴滴涌上心头,万语千言,拙笔难写。
魏红兄是一位普通的沙棉工人,他在沙棉工作直到改制后的乾盛公司,现在还在车间上班,如今已有36年工龄,他努力工作了大半辈子,还住在30来方的小房子,也属于拆迁之列。
魏红兄是一名普通的党员,终能恪尽职守,勇于承担。我对党员不作褒贬评论,但对魏红兄的为人,我是敬重与倾佩的。
人的一生,总有很多来来去去的朋友,总有很多深深浅浅的故事,沙棉十年,给予我最多帮助的就是魏红兄,若回沙市,我一定要敬他三杯酒,我干,他随意。
经年逐梦种情愁,
浪迹天涯续春秋。
浊酒三杯挥墨笔,
清茶半盏晒风流。
三更皎月思织布,
四季寒灯忆旧楼。
往事如歌诚可慰,
良师益友复何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