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流年散文
关于蓝印花布的记忆

关于蓝印花布的记忆

作者: 木碗清 | 来源:发表于2019-10-04 18:57 被阅读0次

我三岁多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我对他的印象,除了他临去世时,用干枯的手拉着我看着我的模糊的眼神之外,再也没有清晰的记忆。其他的都是父母零零散散的讲述,还有家中收藏的三张照片。每张照片上都写着拍摄地点和时间,邯郸、南京、上海,时间一时记不起了,有解放前的,也有解放后的。

我的老家是沂蒙山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通了公路,有了电,在爷爷的那个年代,能去到这么远的地方并能照上相,可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父亲说,爷爷去这些地方是去进染料的,因为爷爷那时候开着一个十里八乡唯一的一个染坊,染坊的主要产品便是蓝印花布了。

重新勾起对蓝印花布的记忆,缘起枣庄晚报记者孔浩兄的一篇报道,在枣庄承办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期间,台儿庄区泥沟镇的李常平老师作为蓝印花布的传承人列入了枣庄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扩展名录。认识李老师有些年头了,是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期间见过几面,偶尔在网上有些交流。自从得知他成为蓝印花布的传承人,并多了一些迫切想去看一看的念头。

蓝印花布,在平常人的记忆中已经消失很多年了,大多数如我这个年纪的也都没有见过。而我,也只是看到过母亲珍藏的一些布料,那是作为对爷爷的纪念品和他的账本等遗物放在柜子里的,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再有就是上小学的时候,那座由爷爷建起来的染坊和油坊的大院子已经被征用为我们村的小学,院子很大,有好几亩地的样子,东西长,南北短,北东西三面都是房子,西面几间屋就是我们的学屋,我在这个院子里上了一年多的学,学校又搬到了另外一处。院子的东面是油坊,那时还在经营,但是产权已经属于村里了,那时候叫大队。北面一排房子就是原染坊的旧址,一直锁着,里面如何已经没有了印象,只是记得房子已经非常破落。

一到课间,我们的游戏不外乎跳绳、投沙包、踢毽子、打毛头这几样。打毛头是男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宽敞的院子里可以让我们很好的发挥投掷能力。北面房屋的墙上,就是一块块的黑板,那上面印着很多由圆点、曲线及柳叶形组成的各式各样的白色图案,这便是蓝印花布的花样儿了,印在墙上,既可以当做广告由前来染布的乡亲挑选花样儿,又像一种装饰,在那个单调的年代显得很是好看。而这些印在墙上的图案则是我对爷爷的最多的记忆了。在那个纷乱的年代里,爷爷所有的家产和土地都被没收,爷爷就在那之后忧郁成疾,但终于还是熬到了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才离世,在之前,我的一个比我父亲大三岁的姑姑去世了,我的第二个奶奶也去世了。那一年我第二个奶奶所生的三叔和两个姑姑还都未成年,那一年我三岁多,爷爷去世后的那个冬天,我的弟弟出生了。

我们的那个村子不大,爷爷一生省吃俭用创办了一个油坊一个染坊,买了很多的土地,在那个剧烈变革的年代,他失去了一切,但还是保留了两处院子,一处是他和我的第二个奶奶带着三叔和两个姑姑居住,大伯和父亲都以分家另过,大伯一家另择新宅单住,我们家便住在另一处老院子里,我们家住西屋,南屋住的是寡居的爷爷的二大娘,她没有儿女,我叫她老奶奶,一个慈善的老太太,堂屋住的是爷爷的二弟,我的二爷爷和我的六个姑姑,对这个院子最大的印象就是一到下雨的时候满院子的泥泞,和大门口的门楼子下的两个石门墩。再后来,父亲也带着我们从这个院子里搬到了西岭上,在老奶奶和二爷爷二奶奶去世后,这个院子便废弃了,一直到现在,每次回家,父亲都会和我们说起,你们弟兄俩有时间还得把这个院子盖起来,就算不住,也要盖起来,这是咱们的老家……

世事变迁。大伯继承了爷爷的染布手艺,但是他最终没有继承下去,后来当了民办教师,最终转正直到退休再回到村里。父亲则学了柳编的手艺,靠着这个手艺,他养活了我们姐弟三个,供我们上学、结婚、生子。

可能是因为伤心的缘故,父母也很少愿意提起爷爷的染坊,爷爷的染坊和蓝印花布,仿佛再也与我们这个家族无关了。家里还有一个褥子是爷爷亲手染的蓝印花布做的,几十年了,还是很结实,虽然褪色不少,但图案依然清晰,或许只是在无意间,父亲会指着它说起一两句,这,是你爷爷留下的。而母亲则保留了两块爷爷亲手染的蓝布,没有印花,厚重的老土布,深蓝的色调,她说,这个是留着给自己用的,厚实、暖和……

直到这个初秋的周末,孔浩兄再次提起李常平老师约一些文友去参观他的蓝印花布,便欣然前往。

李老师的那所停车的大院子,依稀是儿时记忆中老家大院的大小,只是停满了待修理的大车,院子门口处三层楼的底层便是临时的印染车间,摆满了他收藏的各式农具,犁、耙、篓、耩子,还有纺车、织布机,还有简易的染缸,新做的印版靠在墙角,案子上堆满了成品和未成品的蓝印花布。

聊天中得知,李老师的曾祖父也是开染坊的,也许他对蓝印花布的痴迷,也是源自一种儿时的情节吧?

关于蓝印花布的记忆

相关文章

  • 关于蓝印花布的记忆

    我三岁多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我对他的印象,除了他临去世时,用干枯的手拉着我看着我的模糊的眼神之外,再也没有清晰的...

  • 听知:这是来自大山深处的声音,木与蓝完美结合

    为什么选择蓝印花布?蓝印花布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已经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蓝印花布分为蓝低白花和白底蓝花,白...

  • 与蓝白世界相遇-20190717

    与蓝白世界相遇 ——在中国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志愿者体验 欣赏蓝印花布之美 中国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最早出现在唐宋,兴...

  • 蓝白之美

    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始于宋代 蓝印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为广泛的地域分布:江苏,浙江,湖南,山西,陕西,安徽,山东,...

  • 放得下的是手艺 挣不脱的是情结

    仙居蓝印花布丨蓝印花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江南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仙居蓝花布印染起源于汉晋时期,所采用的矾浆压印...

  • 李子柒消失50天后回归,出境的蓝印花布让我仿佛回到了水乡乌镇

    “消失”50天的李子柒,终于更新视频了,这次呈现的是中国的一门传统工艺,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是我们中国珍贵的⾮物质...

  • 蓝印花布,旧时光里的美

    如果非要让我来形容蓝印花布的味道,我喜欢用质朴两个字。 一提起蓝印花布,就会想到江南的小镇。那里烟雨朦胧,小桥,流...

  • 中国蓝——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夹缬

    蓝印花布——是最具象的中国风符号之一。想到蓝印花布,你能想到小桥流水边的袅袅佳人,也能想到山清水秀的苗寨里的动人歌...

  • 《蓝印花布》

    一份见证 记录着当时的蓝天和花朵 与曾经的爱有关 当阳光阅读它的时候 能看到云和芳香的飘动 爱或者被爱 美丽或者痛...

  • 《蓝印花布》

    一份见证 记录着当时的蓝天和花朵 与曾经的爱有关 当阳光阅读它的时候 能看到云和芳香的飘动 爱或者被爱 美丽或者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蓝印花布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ys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