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评价他人关注意图,评价自己审视行为

评价他人关注意图,评价自己审视行为

作者: 三片阿司匹林 | 来源:发表于2018-05-02 23:14 被阅读0次

有段时间没有跟永澄老师《思考,快与慢》的共读,今天起个大早粗略看完第22章节,6:30老师准时在线上分享。

上一周永澄老师去学习教练技术,又有很多启发和收获分享给大家,其中他举了个例子,最近因为忙于工作,对家庭不太关注,他太太有些抗议,刚开始老师的反应是:怎么那么不懂事,难道我忙于工作有问题吗?

学了教练技术后,他反思自己的反应,原来是在用他人的行为评价他人,在用自己的意图来评价自己,而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评价他人关注意图,评价自己审视行为。

今天一整天我都在思考这句话,以往我经常焦虑,容易爆脾气,特别是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时候,最近一直在调整情绪,让自己更心平气和更有耐心,我发现如果用这句话来指导自己和孩子相处,会有巨大的帮助。

孩子的意图通常都是纯洁的,但是因为年龄小,自控力不够,很容易行为失控,不能按照大人的意愿行动,这时候,做父母的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意图,不能纠缠于细小的行为不放。

和孩子相处发生我们大人行为失控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寻找各种理由解释自己的意图是为孩子着想,而更多的需要审视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对孩子造成伤害,是不是真正符合自己的意图?

就拿今天举个例子,孩子上完英语课,跟另外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了会,说好19:10回家,结束的时候,另外两个小朋友约好去一个人家里吃饭,孩子非常想去,开始哭哭啼啼,这时候我比较坚持,他也没辙,但还是不愿意走,我的语气开始不耐烦,有点埋怨他不懂事。这时候,如果我能多关注孩子的意图,那么我一定可以更具有同理心,孩子想去跟小朋友一起玩,这是他的天性,看到其他两个小朋友结伴一起玩,他也想加入,他的意图很简单,关注到他的意图我就可以更容易接受他的行为。

反观自己,虽然我认为的意图是为他好,希望他早点回家可以一起完成自然笔记,再看会书早点睡觉,但是我的行为表现是不耐烦,这种行为对孩子来说一点都不好,孩子并不会感受到我的意图,只会觉得我没有关心他。

跟孩子相处如此,跟他人相处也一样,时刻保持觉察力:评价他人关注意图,评价自己审视行为。

相关文章

  • 评价他人关注意图,评价自己审视行为

    有段时间没有跟永澄老师《思考,快与慢》的共读,今天起个大早粗略看完第22章节,6:30老师准时在线上分享。 上一周...

  • 了解的错觉-马后炮

    今天的收获 晨读活动学习得到了的内容: 评价他人,通过他人的意图来评价;评价自己,通过自己的结果来评价。 在坚持的...

  • 【心理学点滴】| 归因偏误

    归因偏误主要表现 评价自己良好行为或成功归因于自身,不良行为归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 评价他人良好行为或成功高估外因,...

  • 亲子沟通: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人们总是很习惯在心里,或者语言与行为上去评价他人或自己,于是人们也处在被评价中,形成了评价以及被评价交织的紧密巨大...

  • 反省

    每日三省吾身,反省自己的言行。 不要轻易的评价他人,不要管别人的闲事。不评价他人的八卦,不关注他人的事情。默默的管...

  • 每日阅读 | 《人生效率手册》

    09设置反馈与评价机制让自己的努力看得见 学习反馈机制:评价 评价体系分为三类: 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自我和他人评...

  • 赏识和激励的目的——激发孩子内在的愉悦和动力

    赏识和激励要引发儿童自己的感受,让孩子关注自己的评价,而不要让孩子仅仅关注他人的评价。 如:孩子画了一幅画,会向父...

  • 他人评价

    发现自己下意识里总是在期待他人的表扬。自己表扬自己,在心目中是“得瑟”,是贬义词,而来自他人的表扬,才是真材实料,...

  • 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评价

    评价分为他人随意评价,是闲聊;还有一种是他人询问另一个评价自己。 对于评价他人,我持保留的态度。即便有时对方强烈要...

  • 关于自卑(三)--评价

    有了比较,通常会产生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是来自于自己,另一方面来自于他人,其实当我们在意他人评价的实质,还是在关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价他人关注意图,评价自己审视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ch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