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后,天气变冷,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洗漱都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今天早上,好不容易把孩子拖下床,让她走在前边开门,我手里端着东西。孩子站着发愣,许久不移步一下。我又催促了一声,她终于动了,一步一下,每一步都像走在棉花上。我强忍着不说话,好不容易走到了门口,开门用了一分半钟。
我抢到她前边到了卫生间,接水,挤牙膏。心里窝着一肚子的火,却不能有所表漏。一是大早上我不能让孩子不开心;二是我吼出来,情况会更槽糕。
我走出去看看孩子走到哪里了,看见她走到客厅门口准备拐进屋,我赶紧拽着她走到卫生间,以防节外生枝,中间又跑叉了。拉她上凳子,牙刷塞她手里。
全程我们无交流,我开始刷牙,她不动;我刷完,她还没动;我洗完擦脸,她依然是那个动作。此刻,我觉得肺都要气炸了,但是我不能表现出来。我要忍着,憋着,即使再煎熬,也不能冲动大叫。因为鉴于之前不愉快的经历,我曾决定,早上再也不打骂孩子了。
我说,你赶快刷吧,一会儿赶不上吃饭的时间了。或者咱今天就不去赶饭点了,你慢慢来吧,啥时间都行。
这时,孩子语气不悦的说:不,我就要快点。
我说那行,你刷吧。我胸口隐隐作痛。
牙刷终于伸到嘴巴里,刷牙,洗脸,擦香香,带去换鞋子,梳头发。出门上车,其实路上孩子也很开心,看着雪景,一声声赞叹。到地方下车,高兴地走进幼儿园。整个过程,其实每次都是刷牙前的即入准备最难熬,最具挑战性。
我现在是有气,得忍着,得憋着。我做不到从心里压根就不生气。这是个问题,我怎样才能全部接纳孩子的一切,拖拉,情绪发泄,或好或不好的表现。虽然我没有打她,骂她,她也没有很开心的样子。但是我很清醒的感知到我内心深处的不满,怨气,和憋着一股气的那种糟糕情绪。我是真的不开心,情绪失控,还要隐忍着,下一秒我都觉得我会憋出病来。
回顾这几个月来的早上,我们有开心过的早起互动,有情绪大爆发的失控场面,我吼过她,打过她。一直到今天,我有气不能发,不打她,不骂她,问题只剩一个:怎样才能从根本上不生气,让我的心情好一点,坦然接受她的一切。哪怕她会迟到,哪怕她真的赶不上吃饭,哪怕她不吃饭都无所谓。我们之间的拉锯战会不会拉下帷幕,解决问题。
孩子不配合,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她的问题。是让孩子改变,还是我改变,才能从内在攻克这一核心矛盾。
就目前来看,让孩子改变是不可能的,毕竟我是一个成熟的大人。那就是我改变,但是怎样改呢?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最终原因出在谁身上?应该从何处着手?才能让我和孩子之间和平共处。
回想少有的几次早起愉快经历,大概就是我会提前下床,收拾好,孩子就会主动要求穿衣服也要下来。洗漱就简单快了许多,她会跟着我的步伐走。哦,这样一想,原来问题出在我身上,根源在我这里。
是天冷以后,我不想早起了,原本定的七点十分的闹钟,中间会被我点三次,只到七点二十或更迟,我才起来。这个时候,时间就比较紧张,中间不能有一丝耽搁延误,否则就会影响出门的时间。所以我催孩子的语气可能会不好,也会更急切,但是我感觉不出来。孩子很敏感,她会体会出来妈妈的情绪变化。孩子有一点点早起的起床气我都不允许,我就会觉得她磨蹭,拖拉,动作缓慢。
其实不是孩子慢,是我把时间压缩了,没有给孩子缓冲,清醒的时间,让一个三岁孩子做到下床,立马快步跑到卫生间,拿起牙刷就刷,洗脸,摸脸一气呵成,再跑去换鞋。我忘记了她只是一个孩子,做不到像我这样在被压缩的时间里完成所有事情。想到这儿,我为以前打骂孩子而感到羞愧,原来是我错了,问题在我身上,不在她身上。
我生气,也是我自找的,我原本可以不生气。只要我七点起床,缓一下自己的起床情绪,把自己收拾好,你看,成人也是有起床气的,需要时间缓解一下。再怀着平缓的好心情去叫孩子,她肯定不会觉察出我的急迫感,只有浓浓的爱意,她还是会好好的做一切事情。
归根究底,我所有的不开心,生气,对孩子的抱怨,都是我自己造成的。只有改变我自己,我才能真的不生气,才能感到开心,幸福。而不是把幸福感寄托到外界,妄想通过改变孩子,改变外界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感。
从明天开始,从早起开始做起,做一个踏实感受生活,放慢脚步,用心给予爱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