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叹息着离愁,踏着满地憔悴黄花 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隐去。但她遗留下来的一支支诗词小令却被后人所称道――李清照,在中国词坛 上诞生了如此一位女词人,幸甚至哉。
[如梦令]
彼时的李清照,正值年少青春,无虑无忧,饱读诗书。在雨疏风骤的夜里,因贪杯而沉沉入梦,次日醒来依旧昏沉迷糊,仍不忘急切询问侍女“那树海棠仍安在否?”得到“海棠依旧”的答复后又转而幽幽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时的易安居士是天真又无畏的,就如那不染纤尘的梨花白,温柔平静地守候在滚滚红尘中,却不沾上半星人间烟火。少女情思在字里行间潆回
缭绕,纸笺背后似乎还躲着一个慵懒闲情却又才华横溢的旷世才女在诉说绵绵心事。满树绿肥红瘦别有一番趣味,雅致清幽是为《如梦令》。
[声声慢]
公元1127年,北宋被灭,靖康之难,丈夫逝世,接踵而至的打击这个曾烂漫天真的少妇尝尽了凄怆苦痛,从此流离失所,再无归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字破空而来,经历长期消磨却仍留在心底深处的悲哀一下子全被倾泄出来,无可排遣,无可寄托。仅凭几盏淡酒泯灭不了哀愁 北雁南飞又勾起了李清照的思乡之情――伤心同是天涯沦落人,我国破家亡只得避难南下,你北飞南方也是为了顺应自然之道,被迫远离故土,怎不荡起“却是旧时相识”的感叹!窗外疾风劲吹,菊花黯然零落,梧桐疏漏细雨,点点滴滴,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将李清照心中极度苦闷悲哀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是呵,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这本就凄凉萧索的残秋之景使她更加愁上加愁,只好将一腔哀恸寄予在这一曲《声声慢》中,满纸呜咽无可复加。
[武陵春]
南宋高宗绍兴五年,时值暮春,距丈夫赵明诚离李清照而去已有六年整。夫妇俩精心收藏的金石字画已在逃难过程中尽数失散,陪伴李清照的只剩下了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郁结。独自一人守着空闺,窗外“风住沉香花已尽”,心中惫懒而“倦梳头”。韶华易逝,亲人永诀,红颜成灰,试问这世间还有什么能抵得上离乱的苦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上片尽言心中的空虚,而下片却又笔锋一转“也拟泛轻舟”。似乎有那么一瞬间的开怀,可转悲为喜哪有那么容易,只道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虽是暮春,但双溪的春色依旧明媚绚烂,令人向往,与李清照心中的悲凉孤寂之情形成鲜明对比,造成强烈反差。武陵春,武陵春,春固然代表着万物生长、冰雪消融,但却无法减轻李清照心中一丝一缕的怅惘。再好的景色,只有一人欣赏,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没有丈夫的嘘寒问暖,无家可归的颠沛流离,终究成了那双溪也载不下的愁情、无人言说的凄凉以及伶仃一人的形单影只。一首《武陵春》,一场思妇泪。
清照之词,清新出奇,别具一格,宛如清歌,美丽却携哀婉。愿只愿来生岁月安稳,她可执夫婿赵明诚之手,共泛舟于双溪之上。那时的她,心中定然没有了那“载不动”的忧愁,一路浅吟着清歌,且行且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