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和嘲笑仿佛有一点矛盾,两者似乎在常理下是不会共同存在的。
但是这两个词在我的高中时期我却觉得存在的很合理,甚至是说虽然我觉得这两个词并不高尚,但莫名的我也常会有用一种“优越者”的姿态端着这两种矛盾的心理去看待一些“弱势群体”。比如说,在我们的学习时期,班上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学习努力却又始终成绩很差,整天陷入一种捉襟见肘,匆匆忙忙奔波于各大老师办公室状态的同学吧。在这个分数第一,时间有很紧迫的高中时期,这种人并不会像初中小学那样成为老师鼓励大家的对象,相反会成为一个反面例子。“没有效率,没有成果,一天不知道在干什么。”“表面上看起来努力”每个老师有不同的评价。
这时某些班上的优等生就会撑着脑袋,用那双盛满关切和同情的眼光盯着那个面前放着一大片红色改错字迹数学练习册满脸通红的有努力又差的“弱势群体”,虽然眼睛里是同情,但嘴角的一瞥又充满了嫌弃和不屑。
这就是我高中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的矛盾的词语共同存在的事实。可见富有同情心并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高尚品质,然而现在在面试或者简历的填写上,常会有人骄傲的把富有同情心,善良等词汇写上去。而且特蕾莎修女又为何因其悲悯弱者的同情心而让后人记住呢?
致我们曾经都有过的伪同情其实特蕾莎和那些“学霸”最本质的共同之处是拥有最基本的同情心,而他们又有最致命的差别,那就是特蕾莎修女看见弱者在内心本能的产生同情之后选择了救赎,而不是嫌弃和看轻。所以同情心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操守,相反也许还会给弱者带去致命的打击,只有当同情和救赎在一起时,才会散发出人性美好的光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