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 语花高中语文课文
生死之沟,巧陈实情即可通?——重读《陈情表》之新表

生死之沟,巧陈实情即可通?——重读《陈情表》之新表

作者: 看云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3-31 18:00 被阅读0次

    经典常谈,常谈经典,谈入经典,经典咏流传。

    一般讲,不讲:其写了几遍?一稿与改稿相较,改进之处何在?高妙之处何有?,,何以能摆脱困境,且获帝嘉其诚?

    而且粗心、失重与不得关键处很多。如

    生死之际欲转机,设身处地明身份。

    巧陈实情击要害,似屈实伸说到心。

    小家不止有孝子,大国更待出忠臣。

    想到想全想到点,虚词助词实救人。

    平时总有人(含皇上),瞧不上助词,讥之曰:助得甚事!

    如《陈情表》的第三段。

    实情:事情→人情→心情→思情。

    曲陈:伏惟(非唯)→且→但以→是以。

    更相为命之更: 更,gēng;交互。更,更加? 更要相依为命。更切合当时特境特情。

    忠孝真难两全,实情巧陈扣关键,以促转:切进人与文之核心,转出生机与新意。

    直面问题敢说,句句说到他心窝,以促变: 治好心病,消除误解。

    似卑实亢,似亢实卑。 不卑不亢,不惊不怒。

    心情决定事情,心态决定事态。

    我们学的是语言?

    是。也不是。

    我们真正要学的其实是语气。

    “气盛则言之长短或气之高下皆宜”

    一字乾坤气凌云,一语不合气死人。

    文气人气,本是通同一气。

    似由此可悟:

    写作——

    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出门迎客。讲礼。

    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心上交心。动情。

    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对症下药。治病。

    不是自说自话,而是推己及人。成人。

    晋武帝立太子,徵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遣,密上陈情表,武帝览表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养其祖母奉膳。及祖母卒,服终,从尚书郎为河内温县令,政化严明。

                                ——《华阳国志》

    真情实意常烦人,诚心诚意才动人。

    修辞以立诚。至诚可感天动地开金石。

    学生小鹿:我对二三段中李密做法的见解,李密是蜀汉旧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古人讲“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所以李密说自己“不矜名节”,“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我不出来做官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刘,是为了“孝”。但是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事父为孝,事君为忠。李密供养祖母是孝,但不听从君主的诏令,不出来做官,就是不忠。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而李密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即先尽孝,后尽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等我把祖母刘养老送终之后,再向您尽忠,这样晋武帝也就无话可说了

    学生小C:一二段从己身出发,向司马炎诉说自己生世之坎坷艰难以及与祖母的感情之深。虽情真意切,但却都是从自身出发,而且语气中颇对司马炎含有抱怨之意:“诏书切峻……实为狼狈”好像在责怪皇帝让自己进退两难。而李密为蜀汉旧臣,司马炎本就对其有疑心,自然不会许可他的请求。第二次上书添加第三段,开头就是“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好似站在了司马炎的角度为其着想。加之我认为,司马炎启用李密看重其德行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颇有千金买马骨之味,想要靠李密获得更多蜀汉旧臣的效忠,所以自然就不能拒绝了。

    回复:解读得很到位。现在的重点也是难点,看作者如何将司马炎一句一步地说服、感动。自己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学到了哪些想法、写法和活法?

    附理论三家:

    美国教育家戴维·乔森纳说 :“教育的未来应该把焦点放在有意义的学习上,放在让学生学会怎样推理、决策和解决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复杂问题上……换句话说,教育唯一合法的目标就是问题解决。”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陶行知:教学做要合一。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

    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

    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来说是学,对人说是教。

    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通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这样不但是误解了做,也误解了学与教了。

    中国教育的第二个普通的误解,便是一提到教育就联想到笔杆和书本,以为教育便是读书、写字,除了读书、写字以外,便不是教育。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死之沟,巧陈实情即可通?——重读《陈情表》之新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kg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