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间事
在中欧,我观察并感受着中西教育的不同

在中欧,我观察并感受着中西教育的不同

作者: sophieloveczech | 来源:发表于2017-03-16 01:43 被阅读0次

       这个假期,我有幸参加了AIESEC在捷克的教育类项目EDISON PEOJECT,回国刚刚几天,今早收拾行李看到了很多学校学生送的纪念品和给我画的画,仿佛时间都倒回了不久之前……

       六周的项目时间里,除了第一周的preparation week,每周我们会去到一个新的学校进行文化交流,仅以我这几周在学校的观察和与师生的交流来开启我对中西教育的比较吧。

         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学校的老师都会在休息室等待我们,让我们对学校和老师们有个基本的了解。因为我们来到学校的任务就是分享祖国的文化,同时也会根据个人才能开展一些其他的课程,比如期间我还讲授过汉字课,剪纸课,书法课,还有中餐厨艺课等等,是不是听起来都很有趣呢哈哈!


AIESEC领跑计划 捷克2017项目 - 腾讯视频

                                                       课上——这真的是课堂?

        刚踏进教室门,就迎接了好多双眼睛的“注目礼”,看到我有点不适应,捷克老师在我耳边和我讲:对学生而言,他们对你比你的presentation更感兴趣,并鼓励地拍了拍我的肩。在正式讲课之前,我以为课堂不过就是像国内老师那样,handle整个课堂,对学生互动不敢有特别高的期待,怕失望。

       但上课开始后就收到了很大的反响,对我的问题学生都会有所回应,很积极地跟着我的节奏,无论多大年龄的学生都是,尽管有些小学的孩子英语不够好但也超踊跃地回答问题,而且捷克老师也超鼓励孩子提问题,(在小学的课堂上,学校会让老师来辅助我们上课)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课,45分钟的课堂我只讲了3页ppt,但回答了四五十个小宝宝的问题,从长城的长度,中国人爱吃的食物,到我最喜欢的颜色,问题应有尽有,感觉我不像在上课而是在开记者发布会,全程回答那些“舞动的小手”带来的一个个问题,可爱得不行。

       到了高中课堂,情况有一些变化,因为青少年嘛,大家都懂,都会有一点爱装酷,课堂回应虽不像小学生那么“疯狂的”积极,但他们的问题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时事的了解和自己的思考,他们会在课上问到台湾问题,也会对中国的宗教好奇,更想学习中文和中餐。每次下课铃声响起,大家都会有些恋恋不舍,虽然这样一堂全程互动的课很累,但真的很充实,我也可以从他们的视角看到很多中西文化差异。

       他们的课堂很活跃,学生升学压力不大,每个班级学生数量也小,学校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老师也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学生普遍思维很活跃,对待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想想国内的课堂,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一般的公立学校中,每个班级学生数量平均下来也要四五十学生,没办法给每个学生提问的机会,加之应试教育给学生的压力很重,长期以往,在学生心中,听课记笔记做题满分比在课上提出自己的思考要重要得多,也间接造成了一些中国学生上课不擅长思考,不乐于提问的现状。

                                 和很可爱的一个班级的合照                                              

                                            课后生活——比我的初高中精彩多了!

       课后的很多时光都是捷克当地学生带我们出去玩,高中生的年级和我们相仿,聊起来也有很多共同话题,几乎每天课后他们都带我们去pub吃饭聊天,或是打保龄球,攀岩,或是去周边好看的城市转转。说到这不得不提,捷克的学校小学大多中午12:30放学,高中大多下午2:30放学,所以他们的课余时间很丰富,中国学生简直不要太羡慕。

       有很多课余时间的好处就是他们可以更好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跳舞,武术跆拳道,满15岁的话,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打工赚钱。相比很多学习知识的课后班,他们更在意自己能否学会一项技能,可能是英语口语,可能是游泳或是主持。

       而学校的教育也是一样,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很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每周的厨艺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或是定期的school trip,观光,滑雪任学生自行选择。

        相比之下,中国学生的课余时间就少得可怜了,当我和他们说我高中三年最早晚上八点放学,并且没有周六的时候,他们惊讶的眼神我至今还记得,一位老师甚至问我:“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笑笑,中国学生为了高考都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我不是一个人。

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舞会

                                                                       小结

        在捷克的这段时间,几乎每天和捷克学生呆在一起,在羡慕他们每天课余时间那么充裕的同时,也在观察我和他们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在学习他们身上我缺少的品质:爱玩但很有自制力,对待自己热爱的事物会全力以赴;看待事物会习惯自己查找信息,有自己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乐于用自己的力量赚零花钱,自己供养自己的爱好,等等。中国学生如果可以提高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父母也更加重视这方面教育的话,相信中国学生的综合素质会越来越好。

        但也要说,中国孩子还是更“听话”一点的哈哈,国内限制了很多不健康的网站,同时大力禁烟禁毒,对青少年的发展有很大好处;并且父母管得严也帮助孩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中西教育方式各有利弊,而且都有自身不同的形成原因,或许是国情,或许是传统观念,但毫无疑问,无论哪种教育,都在用心地培育着很优秀的青少年们。

        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之深,可以体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上,更会体现在国家未来的发展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我最爱的搭档们,带着我带来的红色幸运手绳

                                                                                        捷克 EDISON PROJECT 2017

                                                                                                       领跑计划 记者世界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中欧,我观察并感受着中西教育的不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mr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