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书名:《谁说我不可以:如何停止自我破坏》
原书作者: 杰奎琳·库彭
推荐语
除了我自己,没有谁能阻止我幸福。
你将收获
1、如何克服大脑消极倾向?
2、如何改变思维方式?
3、如何运用巧妙话术?
本书金句
1、停止自我破坏。
2、掌控意识即掌控人生。
3、培养更多的自信和内心的平和。
作者介绍
杰奎琳·库彭是德国心理教练、自我效能感专家兼教练。她通过个人专属网站,帮助人们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可持续地改变自己。曾受邀参加德国广播电台活动,并和诸多知名公司合作开展自我效能训练课程。
正文部分
一杯茶,一盏灯,一起慢慢读。你好吗?
亲爱的朋友,生活中的你有没有这种情况?当你不满现状,想要有所改变,当你做出一个新决定,想要开始行动,你总能听到有一个声音在问自己,我能行吗?我这个决定对不对?我是不是该停止?这样的情形是不是使你深受困扰?
这个使你深受困扰的声音,就是你对你自己设置的障碍。它破坏你的行动,摧毁你的自信,使你前进一步,后退两步,让你离幸福生活越来越远。那么,我们该如何停止这种自我破坏呢?
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谁说我不可以:如何停止自我破坏》,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专门研究。作者杰奎琳·库彭是德国心理教练、自我效能感专家兼教练。她通过个人专属网站,帮助人们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可持续地改变自己。曾受邀参加德国广播电台活动,并和诸多知名公司合作开展自我效能训练课程。
这本书一出版就风靡德国,好评如潮。德国读者热切分享读后感:“在过去几周里,通过这本书,我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充满了自豪,我可以昂首阔步地说,今天,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成为我一生都想成为的人。”
成为一生都想成为的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相信每一个人都想让自己美起来,强起来,让自己被幸福环绕,不是吗?
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第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停止自我破坏,让自己美起来?书中给了我们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其中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专注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为什么特别要提出专注美好呢?因为我们人类的大脑本身具有关注消极因素的倾向。
在生活生存条件恶劣的远古时代,这种倾向,这种消极关注的倾向,能够帮助人类及时预知危险,避开危险。远离危险,人类才能生生不息。所以,大脑关注消极因素的倾向是有它的积极作用。但具体到现实中,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一个人,总是关注着生活中消极的方面,不好的因素,你怎么能够开心起来呢?心情不好了,无精打采,态度沮丧,带给人的只有负能量,又怎么谈得上美呢?
那了解了大脑这种消极倾向,我们该怎么办呢?
掌控意识即掌控人生。针对大脑的消极倾向,我们需要培养起自己的自主意识,我们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去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关注美好的事物,同时让我们的注意力专注在这上面。
当我们专注美好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释放幸福荷尔蒙,让我们心情愉悦,让幸福感充满全身。即使在我们遭遇困境的时候,专注美好,同样能帮助我们感知到幸福。当满满的幸福感胀满心头,甚至能激发我们创造美好。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到了许多名人?他们在极端艰难之中,依然心怀美好,美好的信念促使他们实现了身心的双重跨越,展现给我们炫目的美丽!你有没有想起那个夜晚?华为公主孟晚舟被囚1000多天回国,当她在飞机出舱口时那美丽自信的微笑?
停止自我破坏,心怀美好,专注美好,美好终将生生不息,就像白居易说的,原野上的青青草,虽然一年一枯,但是,春风过处,又是生机蓬勃。
当年,16岁的白居易到京城求职,诗名满京城。后来他在朝廷做了大官,可谓有才又有权,美名满天下。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一次,京城出了大事,宰相被刺杀。这件事的处理本来不在白居易的职责范围内,可白居易是个热心家国的人呀,他说话了。结果被治了个“越职言事”之罪,从繁华的都城被贬到偏僻的江州。
江州,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今天我们看起来没什么,九江也不错呀。可那是在唐朝,对白居易来说,就好像是从繁华的都市到荒村野外,这生活和身份的落差,可真大了去了。
在极度的孤独和落寞之中,白居易专注美好的心,一丝一毫也没有减少。正因如此,他才能在一个月白风清的秋夜,在送客到江边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令他耳目清明的琵琶曲。天涯沦落的白居易,邂逅同样漂沦憔悴的琵琶女。一曲琵琶使他们敞开心扉,互通心声,互诉衷肠,成为知音。
白居易和琵琶女的故事,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滋养着一个个追求美好的生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像“高山流水觅知音”一样,成为我们心灵的追求和向往,成为美好人性的象征。
白居易被贬谪是不幸的,可是他专注美好,把生活中遇到的美好记了下来,这个过程是愉悦的,幸福的。他所记的美好,成了名篇流传后世。专注美好,使白居易成了创造美好的人。
停止自我破坏,专注美好,让我们心情开朗,思想活泼,容光焕发,越来越美,当我们看着这样的自己,你说,你的幸福感是不是油然而生呢?
专注美好,克服大脑的消极倾向,让自己美起来,是我们幸福的目标。为了让我们的美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美起来,更要强起来。如果说美是高悬夜空的那轮明月,那么,强就是托举明月的浩瀚星空。
那么,我们怎么让自己强起来呢?
一个人每天大约有60000个想法,在我们的脑海中产生和传递,这些想法控制着我们的认知、情感、言语和行为。有时候你刚想静一静,思想就开始波动,各种想法此起彼伏,千头万绪,佛经里将这种意识状态称为“心猿”,即心境躁动,就像一只小猿猴一样在林间荡来荡去。
这种现象是我们自发的思维过程。这种自发的思维有时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有可能使我们养成消极悲观的思维模式。如果我们能保持思维清晰准确,有自主意识,积极向上,我们就能以积极的方式影响自己的生活。这种清晰的思维会带来自我意识的觉醒、带来身心健康以及更和谐的人际关系,给我们强烈的幸福感。
所以,我们必须告别无意识的自发思维,建立新的清晰的思维模式。让有意识的思维掌控我们的生活,让幸福感回归我们的身心。
说到让有意识的思维掌控我们的生活,让幸福感回归我们的身心,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一个几乎终生不走运,却千百年来鲜活在百姓眼前和心中的形象!你也许猜到了,对,这个人就是苏东坡,也就是苏轼,一个大文豪,也是一个美食家,一个父母官,也是一个种田人。
苏轼晚年写过诗,总结自己的人生。他写道,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什么意思呢?他的意思是说,我这一生呀,没干过什么大事,不是在贬谪之地,就是奔走在被贬谪的路上。可是,一生奔走颠沛的苏轼,却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千百年来,为老百姓所津津乐道。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苏轼正是保持思维清晰准确的典范。1079年,苏轼正人到中年,本是在仕途上大展宏图的时机,可是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大祸临头,死里逃生,贬谪黄州。身陷困境,遭受打击,难免落寞悲愁,而苏轼总是努力地运用自己的思维,竭尽全力摆脱所有的悲愁,让生命自由焕发,让生活有滋有味。
他贬谪黄州,游览赤壁,写下了许多传世的名篇,写下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在无数次的探索和思考中,他收获了超脱生命的力量。
他写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把自己的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他写道,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那些不属于我的,即使一丝一毫,我也不会去求取。一次次的深度思考,使苏轼放下了外在的一切不公与不幸,在他豁达的胸怀里,只留下美好的感受和幸福的滋味。
经过一次次的自主探索和思考,苏轼完全告别了无意识的自发思维,这样,有意识的思维就掌控了他的身心,引领着他的生活。于是,他完全放下了现实的得失,回归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在贬谪之地过得洒脱自在,随意任情。
一个月光皎洁的冬夜,苏东坡正想要上床睡觉,忽然发现皎洁的月光落入了庭院,便兴冲冲的披上衣服,到承天寺寻找他的好朋友张怀民。恰好张怀民也还没入睡,两个人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澄澈的月光中,苏东坡惊喜地发现,庭院里清明如水,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其实哪里是水藻、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在月光里的影子罢了。
苏轼不由感叹,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字里行间跳动着苏轼赏月的自得自在,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对照一下我们自己。相信你也常常仰起头看着天上一轮皓月,无端感慨,思绪万千吧?可是你会不会像苏轼这样,率性地去找你的好朋友,要他跟你一起月下散步谈心呢?
又一个月色如水的初秋夜,苏轼泛舟赤壁之下,从明月初升到月上中天,诵诗歌,听箫曲,论古今,得妙悟。然后他和朋友们“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你闭上眼睛想想,辽阔江面上,东方放白,朝阳初升,苏轼跟他的朋友们横七竖八地躺在舟中,呼呼大睡,那是何等的放旷潇洒,任性自在,这是贬谪生活吗?难怪那些把他当作政敌的人都要眼红了。
苏轼被贬到惠州,他喜滋滋地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后来,60多岁的苏轼被贬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却把海南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他在海南呆了三年,办学堂,收学生。后来遇赦回京,海南百姓依依不舍,置酒相送,苏轼写诗劝慰别离之苦:“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而在夜晚渡海的时候,他更是直言,海南之行是他平生首屈一指的奇游,即使九死一生也不会后悔,在对海南之行的总结中尽显风趣旷达和慷慨豪迈。
苏轼的一生,是颠沛坎坷的一生,更是别有滋味,异彩纷呈的一生。是什么帮助苏轼在颠沛中依然乐观前行?是什么促使苏轼在苦境里酝酿出一个个甜果?是有意识的思维,是一次次的深度思考。有意识的深度思考,使苏轼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建立起新的清晰的思维模式。这样有意识的思维掌控了苏轼的生活,让苏轼活成了所有中国人心灵的朋友。
停止自我破坏,像苏轼那样自主思考,构建新的清晰的思维模式,才能让我们有强大的心灵,进而有强健的身体,才能让我们的美可持续发展。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每天应对各种各样平凡烦杂的事情,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开朗的心境。心境开朗了,我们才能够随时随地感知生活的美好,品尝幸福的滋味。那么,有什么办法帮助我们从容开朗地应对每天的纷纷扰扰呢?我们可以借助巧妙话术与自己对话,培养起自己更多的自信和内心的平和。
如何运用巧妙话术与自己对话呢?
比如,当你心里强烈地想要学习一个新技能的时候,突然又冒出一个“我老了”的念头来,这时,你是不是很矛盾?究竟要不要学习呢?的确很难下决断。当这个问题在你大脑中纠缠不清时,你是不是就心烦意乱?
但你可以跟自己说:“保护自己是对的。但可能我想学习的计划不会很麻烦,而会使我的生活更加丰富。我还是决定去学。”这样你是不是就慢慢说服了自己,免除了这个问题带来的困扰?
比如,你不喜欢你现在的工作岗位,你想要换一个新的工作,但是你心中又冒出一个念头:我恐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这个念头会让你退缩不前,患得患失。这时,你可以这样告诉自己:如果我还干着这份让我觉得不幸福的工作,那我永远不会找到能让我幸福的工作。这样的话语,能推动你的大脑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在原工作岗位上一边做却一边抱怨。
如果你是一个生意人,你觉得你卖的商品价格定得太低,按照商品质量,你觉得有必要提高价格,可是你又担心,定价太高的话,没有顾客能买得起。而不提升价格,你又觉得太亏了。这时,你可以咋办?
你可以问一下自己:世界上真的没有一个人能买得起我的商品吗?相信你的回答是否定的吧。这样回答之后,你是不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你的心情也会因此变得轻松自在起来。
作为普通人,其实日常生活中像这样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念头,真的是层出不穷。我们真的不能够任由这些自发的念头来破坏自己的心情,阻碍自己的行动。我们要停止这种自我破坏,以更加自信、平和的心态,来应对每一个平常的日子,让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都过得有色有声,让我们心心念念的幸福触手可及。
停止自我破坏,拥抱自由幸福 ,我相信我行!你呢?
亲爱的书友,如果你对这本书有兴趣,可以选择阅读原书,收获更多的体验,也欢迎你点击播放页右上角的分享键,分享给身边的朋友,邀请他们和你一起,慢读好书。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我们下本书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