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思维

作者: 文中道 | 来源:发表于2020-10-14 15:36 被阅读0次

        “辛苦工作和事业成功没有关系,如果努力在错误的方向上,你就只能原地踏步。”

          这是听“李翔知识内参”中某CEO说的一句话。

        “当领导的,把事情想对永远比把事情做好更重要。把事情做好了,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把事情想错了,成百上千人就会跟着你去做错误的事。”

        这是近来与同事交流时说过的一个想法。

        这两句话有相近的意思,我没抄他的,他说的是个体,我讲的是领导者个体决策对于群体的影响。先留个话头放在这里,讲两个小故事。

        准备工作会期间,步行去单位加班,路上听“罗辑思维”,听到两个小故事,正好是解决当前面临问题的一副绝好药方,有必要向干部们推荐一下这个思维方式。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次手术,手术不复杂,只是一次常规手术,主刀大夫有三十年手术经验,麻醉师也有十五年工作经验,都是老手,做的是小手术,成功似乎理所当然。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麻药打完后患者发生窒息,大夫往患者喉咙里插导气筒,又意外地插不进去,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切开病人气管,避免窒息时间过久发生意外。大夫不甘心切开气管,继续偿试着插管子,二十分钟极限时间很快过去了(这种时候时间总是不经意间流逝飞快),大夫这才发现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患者因窒息时间过长造成严重脑损伤,成了植物人。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78年12月,美国联合航空公司173号航班从纽约起飞,要在波特兰市降落。突然一声巨响,仪表显示起落架放不下来了。

        以机长的技术迫降也没什么问题,可他不愿意冒险,机械师提醒他只有5%的油料了,只够再飞15分钟。他觉得时间够用,不断偿试要放下起落架,突然发现15分钟已经到了……

        仓促迫降的后果是——飞机是降下来了,但是仍然发生了严重事故,死了10个美国人。

        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都是老手犯的错误,人在高度紧张处置紧急状态时,对时间的反应是迟饨的。

        这两个故事的不同在于后续的故事:

        面对家属,主刀大夫非常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们尽力了,但医学不是万能的。”

        病人家属也只能无奈接受,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黑箱”,大夫如何处置才是正确的,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只能接受大夫的说法。生了病也还只能是去找大夫,不能找厨师。

        那位机长面对的是“黑匣子”,它忠实地记录了机长操作的全过程,他的错误因此也被解构得一清二楚,航空公司针对人在处置紧急情况时对时间感知迟钝这一特点,设计出一个“四步提醒法”……

        故事的结果是:

        如今全球每年因空难死亡人数不过三四百人,每百万人中只占0.23。

      可医疗事故呢?据估计,美国每年会有100万患者因错误诊疗受到伤害,12万人因此死亡。这等于平均每天都发生了一起大型空难。

        感觉上最危险的空中飞行,数据显示倒是最安全的;感觉上最安全的医院,数据显示反倒是最危险的。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医生那里的是“黑箱思维”,航空公司用的是“黑匣子思维”。“黑箱思维”是走到哪算哪,错了也就错了,没人知道错在哪;“黑匣子思维”是要不断总结改进的,错误同样会发生,但发生后错误发生的原因和问题结点会被剖根问底找出来,操作过程会被修正,问题会在一次次不断修正中得以防范。

        没有人能够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把事情全想对,但只要是一个人就能把错了的事情全改对,这就是“黑匣子思维”的巨大危力。智慧差点儿,学问差点儿,能力差点儿,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在持续改进!

        我们的干部总喜欢讲我们的思路方法并不落后,还总在全区出经验,我也认为我们大家都是高明的医生,但我们总是做到哪算哪,不总结不改进,“黑箱子里干细活”的后果就是“每天一起空难”!

        但是问题也来了——我们业务那么多,工作那么杂,哪有那么多精力事事都来个“四步提醒法”?

        前些天给大家发过一篇三年前写的文章——“只抓三件重要的事”——要事永远是第一位的。不抓重点不分主次,有了“黑匣子思维”,你只会更乱更累!

        “黑匣子思维”必须和“要事优先”原则相配合,才能发挥威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黑匣子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rw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