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心理
心读《老子》| 50. 即生即死

心读《老子》| 50. 即生即死

作者: 之衡 | 来源:发表于2022-11-17 23:40 被阅读0次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

陆行不遇兕虎,

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

虎无所用其爪,

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道德经》第五十章

【大义】

人始于生而终于死。长寿的人,占了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了十分之三。还有些人,本想看顾好自己的生命,却往往走向了死亡,这样的人,也占了十分之三。为什么会如此?就是因为我们太刻意地看重了自己的生命。

真正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军中作战,不会被冰冷的武器所伤。犀牛虽然凶悍,但它的角却无法攻击。老虎虽然威猛,但它的爪却无法造成伤害。兵器虽然锋利,但它的利刃却无法触及人身。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善于养生的人,并没有致命的要害。

【心读】

人生在世,终有一死。这原本便是宇宙的法则。但是,当我们——作为这个世界上唯一追求意义的生物——意识到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死亡时,内心便会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感。这种恐惧,其实正是源于意义的缺失,源于对存在本身的否定。

面对死亡,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态度?这个问题,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引发了无数哲人的沉思。从总体上来说,这样的思考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人,选择把死亡看成是与生命相对立的事物,他们最为关注的是此岸生活,而对虚无缥缈的彼岸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比如,古希腊哲学花园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就是一个典型人物。他曾说:“我们活着的时候,死亡尚不存在,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己不存在。所以,死亡和我们毫无关系。”这种面对死亡避而不谈的做法,有些像我们儒家的孔子,他曾说:“未知生,焉知死。”

在这一类的哲学家眼中,生与死是对立的,是割裂的。因此,他们对待二者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往往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死,同时也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生。从这种思路所引发出来的哲学,着重于强调生命本身的意义,而把死亡作为一种纯粹的客观事实。他们的哲学总体来说是积极的,对生命充满着渴望,并常带有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在古希腊,特洛亚最勇敢的英雄赫克托耳就是一个典型人物,他曾说:“如果避而不战就能永生不死,那么我也不愿意冲锋在前了。但是,既然迟早要死,我们为何不拼死一战,而把荣誉让给别人。”

第二类人,选择用死生一如的眼光来看待死亡。在他们眼中,死和生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它们并非只是简单的对立,而是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黑格尔就曾说:“生命中潜藏着死亡的种子。”生中有死,死中亦有生。人活着不仅仅只是活着,更是活在一种对死亡的思考当中。哲学就是对死亡的练习。死亡,在这一类哲学家的眼中,具有着形上学层面的高度。它不仅仅只是一种生命的消散和终结,而是具有更加深刻的含义。比如,托尔斯泰就曾说过:“要是一个人学会了思想,不管他的思想对象是什么,他总是在想着自己的死。”可见,在托尔斯泰看来,对死亡的思考是最为根本也最为终极的思考。死亡,是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话题。

道家对待死亡的态度,基本属于后者。老子和庄子都不刻意看重自己的生命,他们对待死亡更是表现出一种极为散淡的心境。这种散淡,我认为,是源于他们把生死看成了一体两面的结果。死生本为一如,死即是生,生即是死。既然死生本无分别,我们又何须执着于生,又何须执着于死呢?

庄子说:“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庄子·至乐》)庄子认为,人的生死转化无非就是气的凝聚和消散,这和四季更替是一样的道理。根本没有所谓的生,也根本没有所谓的死,生和死本是一如,只不过是生命形式的转化而已。

庄子临终的时候,他的弟子们想要厚葬他。但是庄子却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弟子们听完很担心,他们担心这样做的话,老师的尸首就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了。但是庄子的回答是:“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庄子·列御寇》)意思就是,如果我的尸首在地上,那么就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如果我的尸首在地下,那么也会被蝼蚁吃掉,非要从那边抢过来给这边吃,这不是偏心吗?

    人生在世,如若看不破生死,那么生命或许可以活得精彩,但却难以活得超然。人如何从形而下的“器”界,步入形而上的“道”境,其关键,或许就是要对生死有足够多的领悟和体验吧。


相关文章

  • 心读《老子》| 50. 即生即死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

  • 生死

    向死而生 向生而死 即死即生 即生即死 生生死死 不生不死

  • 太极:即死即生,即生即死 (0090)/ 林世儒

    《庄子·至乐》中记载,庄子妻子死后,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盆,即指瓦缶,是古代陶制的一种打击乐器。也就是说,庄子...

  • 即生即死,非生非死

    这是生与死、新与旧的更替。枯枝老去嫩芽新生。生命因此循环而来,因此循环而去。( 摘自《生之微末》原创摄影) 十月怀...

  • 必死即生,必生即死 书摘

    林尚沃,生于1779年,被史学家认为是朝鲜600年来最成功的红顶商人,其以赚取人心为本的为商之计开创了朝鲜...

  • 宽容

    《宽容》 初心 佛是缘,心是爱,情是容 你是我的王妃 放纵不羁是我赐你的权利 生即死,死即生 生死轮回一瞬间 转身...

  • 涅槃

    心浴火灼 以身乐受 世味品尽 空我悲化 无生无死 即死亦生

  • 心读《老子》| 42. 选择即负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

  • 心读《老子》| 30. 当下即幸福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

  • 2021-05-04

    存在即合理,天道即永恒,生死即执念,过去即死亡,当下即现实,未来即轮回,无我无他即宇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读《老子》| 50. 即生即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vu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