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想给我们最好的,但那仅仅只是他们认为的,他们给我们荫庇,给我们温暖,却最终让我们留下了没有历经风雨的遗憾,在连日不去的阳光中,失去了向下扎根的动力。他们认为他们的荫庇可以遍及我们的足迹,但事实上只是世界一角。没有风雨一定有阳光吗?
01
自从过了初中的叛逆期,与父亲的关系就不是很好。他总喜欢督促我,喜欢把一句话重复几遍。坐公交还是出租,他要管,收拾自己的屋子,他要管,就连洗澡时的温度,拔没拔热水器电源,他也要唠叨唠叨。
我知道他爱我,但这不符合我期待的,也不符合我需要的,更让我觉得这些唠叨的背后是满满的指令和操控感。
然后我就更不喜欢这种模式,想摆脱,想逃离。不喜欢被动的接受,更不喜欢被灌输着他们的套路。
我幻想着我们可以像朋友一般,一起去旅行,一起去探索世界,而不是被告诉他眼中的世界是如何如何的。
时间会告诉你,,,02
前几天文理分班,雨后闷热潮湿的空气氤氲在我们身边,还没有坦然接受文理分班和新同学融入,便已经进入了试卷讲评。到了物理课,老师首先从教室的后门现身,我们以为还像往常一样似的,结果走进教室的却是家长。
孩子们,现在匿名写下同不同意换老师,写下你们的心声就可以了。我们的心声?
物理老师,五十多岁的样子,按我们的要求,练习册上的题,都讲,课后答疑也很认真。可偏偏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行,管不住我们,纪律差,就导致班级排到了学年的最后一名,结果遭到了家长的群起而攻之。
的确,家长是想让管束能力强的老师严格的看守着我们。初心是好的,可是学生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就像自己不爱护自己的病人,吃再多药又有什么用?
结果是期末的试卷没有讲评,最后一周的物理课没人上。怨谁呢?
自律,自制力才是良药。溺爱是会让我们沦陷的,它会慢慢的侵蚀着我们的意识。我们尝试反抗,尝试叛逆,然后父母带着传统的挚理向我们回复到: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我们必须让自己知道,也告诉父母——
我们渐渐的有了独立的思想,不愿像个木偶一样,被摆布,被支配,活成父母眼中期待的样子,同时我们慢慢有了自理的能力,去支撑我们的思想,帮助我们成为一颗闪着自己光辉的星。
闪着自己的光,尽管渺小的微不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