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习”的理解

“习”的理解

作者: 顺其自然一 | 来源:发表于2022-01-06 19:31 被阅读0次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或许正是受这句话影响,中国人非常明白“习”的重要性,并将其渗入到民族血液里。

从商代甲骨文中的“习”的字形来看,上面为羽、下面为日,据说表示鸟在日光下练习飞行。后来,由鸟儿在日光下扇动翅膀、练习飞行,慢慢引申到反复学习而熟悉,再到因多次接触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即习惯等等。

那么,如何理解“习”与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呢?

——学是习的开始。当我们对未知事物或知识充满好奇心,就会充满学的动力,即愿意主动去掌握它、了解它。这是我们不断接触、了解这些新鲜事物的根本,也是后续的“习”的前提。

——习是学的延续。很多事物不是一学就会,或许是因为不太好掌握,或许是容易遗忘,或许是理解不深、不清楚深层含义等等,这都需要我们重复地看、不断地想、不时地记,满足我们学的初心,夯实我们学的成果。

——练是习的手段。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不断打磨、苦练,出力、出汗,才会让自己学得牢、用的好、技艺精、本领强,才能在考试的时候作答如流,才能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才能在发生危险时沉稳应对。精彩出于训练和磨砺,无练不成习。

——复是习的态度。小事、易事重复千百遍,就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顶级专家。重视小事、莫鄙易事,有为其循环往复、不怕单调枯燥的心,就很难不成功。正如,王羲之为了一个“永”字,用了多少纸、多少墨、多少笔,谁能知晓?

——惯是习的成果。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因为反馈的延迟性,要经历学习、练习、复习的长期过程。因此,要对好的习惯进行及时、正向反馈,这样习惯就更容易长期坚持下去。

相关文章

  • “习”的理解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或许正是受这句话影响,中国人非常明白“习”的重要性,并将其渗入到民族血液里。 从商代...

  • 关于“习”的理解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或许正是受这句话影响,中国人非常明白“习”的重要性,并将其渗入到民族血液里。 从商代...

  • 二语习得

    二语习得 1学习语言的方式只有一种 2理解性输入 从可理解的输入开始才是语言习得的开始。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说话时...

  • 孔子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以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对于这个“习”字只理解到复习这一层意思,然而“习”更深层的...

  • 语言习得的五大假设

    语言习得的五大假设: 一、习得 - 学习差异假设 习得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理解语言,顺便习得了语法。 学习是先学语...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世间最大的道是平衡之道,学习也是有平衡的。学习学习,要学也要习,学与习互为平衡。学,即理解;习,即实践,两者相辅相...

  • 销售笔记2.24

    “学而时习之”的习,对于一门技能来说,可以理解为实践;但是对于近于修炼的学习来说,这个“习”的含义就要更为广义了,...

  • 为什么孩子越哄越哭?是因为你不懂儿童心理(父母必读)

    所谓理解与共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育儿方法。父母用“理解与共情”的方法回应孩子,孩子以后才能习得“理解与共情”的...

  • 论何为领导

    何为领导?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习总当是举世公认的领导,但习总的领导概念或许是:责任和奉献,而绝非众人理解...

  • 【方法论】为什么一定要采用“够简单”的外语学习材料?

    一、“可理解性的输入”有多重要? 克拉申关于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莫过于“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ble...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习”的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ar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