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贺涵爱上子君,是因为唐晶去香港了,贺涵感情空窗期,空虚寂寞冷?
你以为贺涵爱上子君,是因为子君在贺涵的调教下,变成了唐晶复制品,独立能干职业白领。
你以为贺涵爱上子君,是因为子君奔四年纪,冰肌玉骨,肤如凝脂,依然保持姣好的身材和相貌?
你以为贺涵爱上子君,是因为贺涵带着怜悯和慈悲,同情心泛滥,英雄拯救的情怀?
你以为贺涵爱上子君,是因为子君儿子聪明伶俐懂事听话,子君家人风趣幽默又爱麻烦他,他14岁离家出国留学,对完全不同家庭风格的子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其实,客观地来说,这些都可能是贺涵爱上子君的理由之一,但是,从内心来讲,我觉得,“善”,是贺涵骨子里对子君有好感开始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感情到最后,婚姻到最后,考验的是人性。
如果谈恋爱时,是喜欢对方,对方又没有你不喜欢的癖好,这时你有没有关注他她
的“善”。
这种“善”,现在很多人都觉得无所谓了,前不久“中国式相亲价目表”火爆网络,很现实很带骨感,其实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婚姻生活,父辈的考虑也是有一定道理,有感情喝西北风也是不切实际的。

但是,当人可以自食其力解决了生理需求,甚至已经靠自己能力可以到达尊重的需求和接近自我实现的需求时,这时候,如果再按照相亲价目表去寻找自己的爱情,恐怕有些人会后悔到捶胸,因为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善”.
简单地说,就是那个能让你觉得整个世界塌下来,他她不可能放弃你。
感情里,善,方得始终。

贺涵英俊帅气,钻石贺老五,分分钟人生导师的节奏吧。来一个当年和贺涵一样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大师的爱情故事。
陈寅恪十三岁东渡日本,后游学欧美,二十余年潜心学问,能读十四种文字,会说五国外语,能听懂八种语言,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导师之一。在清华园,他以学识渊博著称。在情感上,他虽年近不惑,却未婚娶,也没爱情经历。
他甚至不讲究衣着,夏秋季穿蓝布长衫,冬春季一身灰长袍、青布马褂,腋下夹着蓝布书包。在水木清华西装革履的教授中,他特立独行,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陈寅恪情感上的“晚熟”,急煞父母。家人开始好言催促,最后父亲陈三立厉声警告他:你若再不娶妻,我将马上代为聘定。陈寅恪看父亲着急上火的样子,才感觉事态严重,只好请求宽限时日。只是婚嫁之事,哪急得来呢。
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一次闲谈中,同事偶然提到曾在一位女教师家中,看到墙上悬挂的诗幅末尾署名“南注生”,他不知“南注生”是何人,特向陈寅恪请教。陈寅恪略显吃惊,沉吟一会儿说:“此人定是灌阳唐公景嵩的孙女,住在何处?我要去登门拜访。”
南注生是唐景嵩的别号,唐景嵩是中法战争时请缨抗法的封疆大吏。他的《请缨日记》,陈寅恪早已读过,每次读来,都热血沸腾,对唐景嵩也仰慕已久。陈寅恪当即决定冒昧登门拜访这位女教师——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担任体育教师的唐景嵩的孙女唐筼。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唐筼,从小饱读诗书,能诗会画,能唱会跳,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才子才女相见,情投意合,相见恨晚。不久,三十八岁的陈寅恪与三十岁的唐筼,缔结了偕老之约。在当年,这样的年纪也是大龄未婚青年了。
在上海喜结连理后,陈寅恪因清华开学在即,乘船离沪返校,唐筼因要安葬母亲,留在上海,不能同行。中秋月圆,茫茫的渤海上,陈寅恪第一次品尝到爱情的甜蜜和新婚即别的苦涩。他不曾想,等待他们的,是更多的艰辛和磨难。
陈寅恪是典型的学者,他全部生命燃于学问,生活中他却笨拙不堪。唐筼婚前不识柴米,但作为一个老把油灯打翻的书呆子的妻子,她只好学着下厨、养花、种菜、育儿,协调大家庭的人际关系。
她的聪明才智,都用来照顾丈夫,解除他的后顾之忧。陈寅恪喜欢吃面包,唐筼就自制烤面包架。
抗战后期,陈寅恪神经衰弱症加剧,又因用眼过度,视力日益衰退,导致视网膜脱落。壮年目盲,陈寅恪顿时陷入生不如死的痛苦中,唐筼温柔体贴地安抚丈夫身心的创痛,照顾饮食起居,打理家务,查阅资料,诵读报纸,并承揽家中书信的回复。
陈寅恪的许多诗篇都是她一笔一画笔录下来的。有一年,助手不辞而别,陈寅恪无法上课,是她,毅然拿起课本,充当丈夫的助手走上讲坛。他视她为生命中的第一知己,每完成一部著作,都请她题写封面。
为给体弱的陈寅恪增加营养,唐筼买来一只怀胎的黑山羊,母羊生下小羊后,她学着挤奶。每天早晨,先把母羊拴在柱子上,洗净母羊乳头,半蹲下来,把碗固定在地上,然后俯身用双手轻柔地挤压羊乳。挤满一碗羊奶,她已头昏目眩。大女儿出生时,她患心膜炎并发心脏病,几乎撒手人世,没好好休养,又终日操劳,她孱弱得如风中的芦苇。
漫天硝烟的流离乱世,他们数度搬家,但只要稍得喘息,她就会把家布置得温馨安适,刻意营造一座充满情趣的“52号寓所”——他们最初的爱巢。柏树为篱,植两株能结子的葡萄藤,篱下栽一畦瓜果,点两行扁豆,搭一架简易牵牛花架。不轻易赞许人的陈寅恪,也不禁为她写下“织素心情还置酒,然脂功状可封侯”的诗句。

结婚二十八周年纪念日那天,他赋诗赠她:“同梦忽忽廿八秋,也同欢乐也同愁。侏儒方朔俱休说,一笑妆成伴白头。”这一对患难夫妻,情深义重,相扶相携,人生路坎坷,他们走得艰难却幸福。
信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在那个特殊年代,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丈夫心忧身残,女儿们劳燕分飞,唐筼伸出干瘦的臂膀,守护着他,守护着风雨飘摇的家。
她深知丈夫的价值,不希望他垮下去,竭力搀扶着、鼓励着他。日渐灰冷的人生旅途中,她以非同寻常的乐观,抹开丈夫难展的愁眉,她以孱弱的身躯抵挡密集的箭矢,为他争得一片稍可喘息的空间。陈寅恪发牢骚:“人间从古伤离别,真信人间不自由。”她便化解道:“秋星若解兴亡意,应解人间不自由。”
每逢丈夫生日,她都奉上诗作,慰藉他日渐灰暗的心。“今辰同醉此深杯,香羡离支佐旧醅”,“旧景难忘逢此日,为君祝寿进新醅”,诗中从没愁情怅意,只一味地云淡风轻。
她寻找各种机会将生的快乐和美好呈现给丈夫,像冰天雪地里聪慧解语的水仙,相伴他这风雨黄昏中孤独的寒梅。有了唐筼在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的支持,身残体弱的陈寅恪,凭借超人的毅力,在风烛残年,完成了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等著述。
短短的人生,有无尽的磨难。古稀之年的陈寅恪,洗漱时滑倒,摔断右腿股骨,住院七个月后,股骨仍不能长合,自此长卧床榻。当护士辞工,银行存款又被冻结,每月仅有二十五元的生活费,唐筼拖着恹恹病体,竭力护理。
后来,他们一家被扫地出门,迁至一所四面透风的平房居住。此时,“寂寞销魂人”的陈寅恪,衰弱得只能进一点汤水类的流食。凄凉无助中,夫妻相对而泣。而唐筼的心脏病日趋严重,几近瘫痪。
奄奄一息的陈寅恪,自知不久于人世,绝望、悲苦、感伤,怜唐筼之不易,叹命运之不公,给她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曲挽歌《挽晓莹》:“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他告诉她,纵然身赴九泉,定会在黄泉路上安心等待为他泣血眼枯的亲人——他的爱妻唐筼。
有着“花岗岩脑袋”的陈寅恪走了。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有泪不断流淌。陈寅恪死后,唐筼出奇地平静,甚至没流下一滴泪。她默默地料理完他的后事,悄悄地安排好自己的后事。生死相随,生命相依,她没有让他等多久,四十五天后,她追随他而去。她有严重的心脏病,大半生靠药物维系生命,停药十余日,生命就可结束。
当陈寅恪尚无情感经历时,有人问他的爱情观,他侃侃而谈:一等爱情是爱上陌生人,可为之死;二等爱情是相爱而不上床;三等爱情是上一次床而止,终生相爱;四等爱情是相守一生;五等爱情是随便乱上床。
照此说法,他和唐筼只能算四等爱情,但这四等爱情,他们用一生来书写,写得力透纸背,大气磅礴,胜却人间无数。

之所以联想起在读者上看到的这个感人的故事,你会发现,贺涵这样聪明绝顶,眼睛里都冒着智慧的光的男人,之所以会不喜欢为薇薇安,守身如玉为唐晶十年,他是爱唐晶的,但是,他也清楚唐晶和他是同样的人,独立个性,能干有为,但是都坚持着自己的利益与原则。他被她吸引,也是在他的指导下,他把她变成了自己的完美的复制品。
而子君不同,出生在一个有着情感羁绊的家庭,她的妈妈太“可爱”,她的妹妹太闹心,她成长为一个经常为别人着想的人,这也可以理解,当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相信那个陈俊生,当全职太太,照顾家庭。
但是子君最大的问题,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成长,上篇文章《我的前半生》,“作”,也要作得漂亮!里提到了,从古到今,凡是有所为,无论大作为还是小成就,奋斗的男人哪个压力不大呀,哪个都是咬着牙挺着的呀,而且子君的原生家庭情况又无法帮到陈俊生,那就得自己努力,照顾好家庭是本份,与陈俊生一起跑起来加油鼓励,至少也不要让他觉得他像带了个拖油瓶,很累地负荷在奔跑。
虽然现实远比电视剧要现实深刻,哪会有那么好的忙到飞起来还天天陪着你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蜜蜜们阿,哪会有随时降临拯救你于水深火热的霸道总裁帅气英雄阿?做梦吧?
偶尔朋友会陪陪你聊天就不错了,蜜蜜们天南海北,各自忙碌,心里装着彼此也无法天天陪伴。霸道总裁帅气英雄更不会青睐草根带娃主妇,那么多可以选的模特身材天使容貌海归精英们挑的来不及了,还要过来帮你处理烦心事心里添堵阿?
子君,贵在后面反思,自知,觉醒,这一步迈出来了思想的沼泽,就能紧紧拥抱和温暖自己的后半生。她不迷信自己的运气好,找到了好男人就可以高枕无忧,躺着SPA。她也不懒了,把花在自己穿衣打扮的那点功夫也看书读报学习体会,在工作中卖力,在生活中不矫情,孩子也自己带了,总之,子君的内核已进化成了现代女性生存的必要条件“女汉子”。
电视剧里的亦舒女郎子君是独立女性的代表,但这样的女性的幸福到最后还是需要一个干净儒雅有担当的钻石王老五前来卖单。电视剧让两个闺蜜同时爱上这个男人,这很不地道,换句话说,如果要用心去选,宁愿去选择一辈子的闺蜜情。说真的,亦舒从来不会也绝对不会让她笔下的女主角为男人争风吃醋,也绝不可能让她的女主角把男人视为唯一的人生导师。
亦舒看中女性的独立与聪慧,看中女人在情感中的理智与尊严,“做人要紧要姿态好看”,活得掷地有声、体体面面,是师太心中的女性楷模。
所以,贺涵最后爱上子君,是他被那个成长为包容大气、眼里有光、活得掷地有声、体体面面,会在餐厅里为了自己的直觉选择给陌生求助人零钱,会在路边怕他的车接不到她,选择在路边淋湿大雨等他,会选择去锻炼自己也不怕面临和陈俊生凌玲一起工作的尴尬和挑战,会选择孩子睡了依然自己学习笔记读书的咬牙上进,是那个他觉得拿得起放得下的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的勇敢的子君,是那个他欣赏的有韧劲有毅力,依然相信爱,眼里有光的子君。
就像师太说的,最希望要的是爱,很多很多爱,如果没有爱,钱也是好的。如果没有钱,至少还有健康。
可是,哪个女人最希望的不是爱呢?
那就如同子君吧,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做好当下,秉“善”去爱,先独立后谈爱,活得掷地有声、体体面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