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
《玄奘之路》:从唐僧回到玄奘

《玄奘之路》:从唐僧回到玄奘

作者: 日月明吕 | 来源:发表于2018-02-27 13:05 被阅读191次

    大年初六,当很多人拥堵在过完春节返城的路上时,我清闲地在家里独自欣赏《玄奘之路》。这部12集纪录片,记录了大唐高僧玄奘19年历经磨难西天取经、19年呕心沥血翻译经书的传奇一生。

    玄奘归来

    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异域城邦,他九死一生。19年时间,110个国家,5万里行程,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玄奘,毅然决然带着657部佛经返回故土,将全部的精力和智慧投身佛经翻译事业,他翻译的佛经,多达47部,1335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惊人成就。

    然而,真实的历史慢慢变成传奇,传奇慢慢变成神话,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加工,在《西游记》中,会72般变化大闹天空的孙悟空变成大家关注和喜爱的主角,而师父唐僧已经面目全非。在《西游记》成为文学经典和热播神剧的同时,人们渐渐淡忘了唐僧的本名玄奘,真实的玄奘越走越远,印象中只剩下一个只会碎碎念、吃了能长生不老的唐僧。

    1300多年后的今天,让我们看看这部《玄奘之路》,从神话回到历史真实,从唐僧回到玄奘。

    10岁:踏入佛门

    13岁:破格剃度

    18-25岁:南下游学遍访高僧大德

    27-46岁:西行取经十九年

    46岁-65岁:潜心译经十九年

    他,是不畏千难万阻西行取经的玄奘

    86版《西游记》有这样的场景,大唐皇帝与玄奘结拜兄弟,并举行仪式送他西天取经,真实的历史却大相径庭:玄奘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僧人向朝廷请求西行求法,但当时大唐和突厥的战争一触即发,全国施行禁边政策,严禁大唐百姓外出,玄奘的西行计划就这样被官方否决,与皇帝都不曾谋面,更别提领到畅行无阻的通关文牒了。

    《西游记》画面

    在《西游记》中,威胁唐僧西天取经的是各路妖魔鬼怪。而真实的历史中,玄奘所要面临的主要是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各种险象环生的境遇。

    事实上,玄奘离开长安西行求法,人人拒他、弃他、劝他、吓他、抓他、疑他、害他,都未阻止他西行的步伐。

    初次联名上书朝廷恳请西行求法,便被皇帝拒绝。结伴同行的人都退缩了,他却决意寻找机会私自出境。用现在的话说,这是违法偷渡。

    在凶险的古代丝绸之路上,他被人告密,引朝廷通缉,于是他隐姓埋名、昼伏夜出,想尽办法偷越边境。

    中途收的第一个胡人徒弟石磐陀,因害怕受连累,临时改变主意想要杀他灭口,也未动摇其心志。

    送他枣红马的老者因路程凶险劝其回程,他却告知对方:“决心已定,即使死在途中也不后悔。”

    在八百里大漠迷路又断水时,他抱着“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的誓言执着前行,向死而生。

    高昌国国王盛礼相待,他抵制了诱惑;遭威胁软禁,他选择绝食相抗。

    向凌山进发,遭遇狂风大雪,多人被冻死,他九死一生。

    盗匪横行,他频遭劫掠,甚至要被异教徒烧死,幸运的是他都化险为夷。

    ……

    沙漠断水 向死而生

    公元631年秋天,整整四年历经磨难,玄奘终于抵达西行的目的地——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实现了出发时“不到印度决不东归一步”的誓言。

    他,是不知疲倦苦心研读的玄奘

    那烂陀的意思是“不知疲倦的施舍”,正如这个名字一样,玄奘在这里拜通晓一切经书的戒贤为师后,迅速投入学习,如饥似渴,孜孜不倦。除此之外,玄奘还专心于古印度的语言学和逻辑学,对于佛教梵文,更是字斟句酌。

    玄奘在佛法领域的修为,确实非常人可比。在游学印度期间,研读各家经典从未停歇,加上无以伦比的语言天赋和人格魅力,玄奘逐渐成为佛教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大师。

    离开故土14年后,思乡心切的玄奘渴望立即返回大唐,但不曾想到,他已经被卷入辩经的漩涡。

    为了争夺玄奘,戒日王和东印度国王几乎兵戎相见,最后戒日王赢得了玄奘,随机举行全印度的宗教学术辩论会,全印度各个教派的智者、大德都必须参加,观看玄奘讲经,并针对他的观点进行辩论。

    作为论主的玄奘,主动提出,如果有人能够破解他的观点,一定斩首相谢。没有人想到,中国僧人不给自己保留任何退路。

    辩论大会持续了18天,各个宗派的高僧大德竟无一人挑战。大会最后一天,很多人当场皈依。辩经取胜的玄奘获得了“大乘天”和“解脱天”两大殊荣,他被大乘和小乘信徒共同推举为大师,享誉佛国。

    这场充满传奇色彩的辩论大会将玄奘的留学生涯推向了顶峰,但他归心似箭,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玄奘归心似箭

    他,是殚精竭虑潜心译经的玄奘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46岁的玄奘从印度载誉归国后,并未就此停步。此后将近20年中,玄奘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经书翻译事业。

    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带领他的弟子们,共译出佛教经论47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约1335万字!可以说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然而与玄奘初次见面的唐太宗,对佛法并不感兴趣。为了快速赢得与突厥的战争,维护古代丝绸之路的和平安定,他迫切看到来自葱岭以西的信息。而玄奘西行19年的丰富历程,正是唐太宗所需要的,所以希望玄奘将19年西行的见闻记录下来。

    于是,玄奘白天译经,晚上写书,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4小时。这才有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十二卷本《大唐西域记》,系玄奘口述,弟子辩机记录,历时四年,详尽记录了西域138个国家的历史及现状。也正是利用这本旷世奇书,大唐统一了西域,让丝绸之路重获太平,另外还填补了印度历史的空白。

    玄奘潜心译经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我看来,玄奘就是其中舍身求法的中国脊梁,19年西域取经筚路蓝缕,19年为译经苦心孤诣,他用了一辈子,只在做一件事,就是将佛教发扬光大。

    古人还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玄奘19年取经、19年译经的传奇一生,为后世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何尝不是立德立功立言呢。

    一个人,一件事,一辈子,玄奘穷尽毕生精力,钻研佛法。我本凡夫俗子,不信任何宗教,但玄奘对佛法的坚定信念和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令人叹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玄奘之路》:从唐僧回到玄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bp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