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读《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法天

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读《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法天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2-12-25 13:40 被阅读0次

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凡是在用针之前,必先诊察脉象,知道了脏气的虚实,才可以进行治疗。

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如果五脏之气在里面已经竭灭了,反用针补在外的阳经,阳愈盛阴愈虚了,这就叫重竭。

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yīng。重竭必定致人死亡,但临死时病者的表现是安静的,这是因为医者违背了经气,误取腋部和胸部的腧穴,使脏气尽汇于外而造成的。

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如果五脏之气在外面已经虚绝,却反而用针补在内的阴,阴愈盛阳愈虚,这叫逆厥。

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逆厥也必然致人死亡,但在临死时病者会表现得很烦躁,这是误取四肢末端的穴位,促使阳气衰竭而造成的。

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益甚而恇kuāng,致气则生为痈疡。针刺已刺中病邪要害而不出针,反而会使精气耗损;没有刺中要害,即行出针,却会使邪气留滞不散。精气外泄,病情就会加重而致人虚弱,邪气留滞则会引发痈疡。

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穴,十二原穴出于肘膝四关节,所以从四关节原穴可以主治五脏的疾病。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之会也。五脏有病,应取十二原穴。十二原穴,是五脏聚全身三百六十五节经气而集中的部位。

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所以五脏有病,就会反映到十二原穴。而十二原穴也各有所属的内脏。

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明了了原穴的性质,观察它们的反应,就可以知道五脏的病变情况。心肺居于膈上,属阳位,但肺是阳部的阴脏,故为阳中之少阴。其原穴出于太渊,左右共两穴。

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心为阳部的阳脏,所以是阳中之太阳,其原穴出于大陵,左右共两穴。肝、脾、肾居于膈下,属于阴位。肝是阴部的阳脏,为阴中少阳,其原穴出于太冲,左右共两穴。

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鸠jiū尾,鸠尾一。脾是阴部的阴脏,为阴中之至阴,其原穴出于太白,左右共两穴。肾是阴部的阴脏,为阴中之太阴,其原穴出于太溪,左右共两穴。

肓之原,出于脖胦yāng,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胀取三阳,飧sūn泄取三阴。膏的原穴为鸠尾,只有一穴。肓的原穴是气海,也只有一穴。以上十二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的地方,所以能治五脏六腑的病。凡是腹胀的病都应当取足三阳经,飧泄的病应当取足三阴经。

(原文)

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yīng。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益甚而恇kuāng,致气则生为痈疡。

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之会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鸠jiū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yāng,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胀取三阳,飧sūn泄取三阴。

今天学习了凡将用针,必先诊脉。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读《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法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dy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