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①:积极主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①:积极主动

作者: 笔墨之林 | 来源:发表于2023-07-28 06:53 被阅读0次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第一期「百日共读」活动商业主题中共读的书目之一,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确实是觉得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大多数人其实都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没有把做事的效率提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程度。

而这本书恰好总结出来了七个“不是人人都能想到、但却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好习惯,把这本书推荐给你,也是希望能为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改变,让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掌握主动权,而不是总让诸多事情拖着被动前行。

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美国著名博士史蒂芬·柯维的代表作,史蒂芬·柯维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思想巨匠”、“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了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史蒂芬·柯维的“七个习惯”思想为我们揭示了一套让企业和个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则,给读者们带来了全新的启发和人生感悟。

这“七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一、什么是“积极主动”?

美国文学家及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说: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很简单地道理,人类历史之所以不断前进,人类文明之所以不断发展,均是人本身积极主动回应环境的结果,如果人类本身仅仅是适应环境,而非主动选择甚至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那么历史变无从谈起,更别提文明的演进了。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所有积极主动的人都深谙其道,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一个影响。他们根据价值观,有意识地选择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会因为外界因素或一时情绪而冲动行事。

书中列举了一个维克多·弗兰克尔的例子。

维克多·弗兰克尔出生于奥地利,是20世纪美国的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

身为犹太人的弗兰克尔曾在“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其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也饱受凌辱,历尽酷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小的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后来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虽然纳粹能控制塔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束缚,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他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或者说,在遭遇(刺激)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或能力。

这期间,他设想了各式各样的状况,比如想象他从死亡营获释后,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授自己这段痛苦遭遇中学得的宝贵教训,告诉他们如何用心灵的眼睛看待自己的经历。

凭借想象与记忆,他不断修行心灵、头脑和道德的自律能力,将内心的自由种子培育得日益成熟,直到超脱纳粹的禁锢。对于物质环境,纳粹享有决定权和一定的自由,但是弗兰克尔享有更伟大的自由——他强大的内心力量可以帮助他实践自己的选择,超越纳粹的禁锢。这种力量感化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帮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寻回自尊。

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弗兰克尔运用人类独有的自我意识,发掘了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同样的案例,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因被误判谋杀罪入狱的银行家安迪·杜弗兰,并没有像99.99%的犯人那样选择消极被动地倒在“制度化”的淫威之下,而是凭借着希望、勇气、毅力、智慧四把金钥匙,完成了对自己、狱友还有肖申克这座监狱本身的救赎。

二、消极被动和积极主动的表现是什么?

面对环境的刺激,我们很容易选择消极回应,暴露出自己推卸责任的意图,比如:

我就是这样做事的。(我天生这样,这辈子改不掉了。)

他把我气疯了。(责任不在我,是外界因素控制了我的情绪。)

我根本没时间做。(又是外界因素——时间控制了我。)

要是我妻子能更耐心一点就好了。(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能。)

常见的消极被动语言:

我已无能为力。

我就是这样。

他把我气疯了。

他们不会答应的。

我只能这样做。

我不能……

我不得不……

要是……就好了。

而积极主动的语言则是:

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我可以选择不同的作风。

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可以想出有效的表达方式。

我能选择恰当的回应。

我选择……

我更愿意……

我打算……

书里还给出了一个关于“爱”的案例,令我印象深刻。

一位男士说:“我的婚姻真是让我忧心忡忡,我和太太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感觉,我猜我们都已经不再爱对方了。该怎么办呢?”

“爱她。”作者回答。

“我告诉过你,我已经没有那种感觉了。”

“那就去爱她。”作者再次强调。

“你还没理解,我是说我已经没有了爱的感觉。”

“就是因为你已经没有爱的感觉,所以才要去爱她。”

“可是没有爱,你让我怎么去爱呢?”

“老兄,爱是一个动词,爱的感觉是爱的行动所带来的结果,所以请你爱她,为她服务,为她牺牲,聆听她心里的话,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欣赏她,肯定她。你愿意吗?”

这个观点让我眼前一亮,细细想来,的确如此。

爱是一个动词,爱是付出,是奉献,是牺牲,是不求回报,而不是索取,不是风花雪月,不是浓情蜜意。所谓的风花雪月也好,浓情蜜意也罢,其实都是去执行“爱”这个动作所带来的结果,而大多数人往往错把结果当成理所当然,忘记了爱的本质问题。

三、如何才能做到“积极主动”?

1、采取主动

在跳槽换工作方面,太多人只是坐等命运的安排或贵人相助,事实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找到好工作的人往往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坐享其成。他们只要有必要就会立即行动,并且一以贯之地遵照正确的原则,确保顺利完成工作。

在家庭教育方面,小孩子通常容易遇到困难就寻求父母的帮助,或哭或闹,总之他会让父母来帮他达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作者则会要求他的孩子“自己想办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尽管他们年级尚小。

2、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所带来的结果也必然是天差地别的。

采取主动式实现人生产能与产出平衡的必要条件,对于培养本书所提出的七个习惯来说也是如此。书里其余的六个习惯,都是以积极主动为根基,而每个习惯有都会激励你采取主动,但是如果你甘于被动,就会受制于人,面临截然不同的发展与机遇。

3、专注并扩大你的“影响圈”

圣雄甘地曾收到印度议员的抨击,因为他不肯随声附和,和他们一起谴责大英帝国对印度人民的奴役,而是亲自下乡,在田间与农民同甘共苦,从点滴做起,一步步扩大了在劳苦大众中的影响力,最后终于赢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他一介布衣,却凭借热忱和勇气,通过绝食抗议和道德说服的途径使英国政府屈服,让三亿人民摆脱了殖民统治,由此充分显示了他能将影响圈扩大到极致的力量。

4、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这类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这类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例如采取移情方式而不是针锋相对,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

无法控制的问题:这类问题我们无能为力,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

5、“如果”和“我可以”

把外在环境视作问题症结的想法本身就成问题,应该说是我们给了外部环境控制自己的权力,这种“由外而内”求变的思维方式就是以外在环境改变作为个人改变的先决条件。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力,改变环境。

婚姻出现裂痕的时候,只顾着揭发对方的过错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这种强调“错不在我”的做法本身就证明了你是个连自己都无法保护的受害者,自然更谈不上影响对方。不断的指责不但无法使人改过迁善,反而会令人恼羞成怒。

真正有效的策略是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也就是改进自己的确实,努力成为模范妻子或丈夫,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除了好丈夫、好妻子,我们不妨试着做个好学生或好员工。如果遇上实在无能为力的状况,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仍是上上策,不管快乐或不快乐,同样积极主动。对力所不能及之事处之泰然,对能够改变的则全力以赴。

6、硬币的另一面——应对错误的选择

人的一生中,错误的选择在所难免,其后果让人悔不当初,却又无能为力,于是想象着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必会另做他选。

对于已经无法挽回的错误,积极主动的人不是悔恨不已,而是承认往日错误已属关注圈的事实,那是人力无法企及的范畴,既不能从头来过,也不能改变必然后果。对待错误的积极态度应是马上承认,改正并从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反败为胜。

7、做出承诺,信守承诺

做出承诺与信守承诺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知识、技巧和意愿都位于影响圈内,改善其中任何一项都会改善三者之间的平衡,三者的交集越大,就说明我们对于习惯及其原则的修养越完善,就越能够以崇高的品德实现平衡而高效能的生活。

道理很简单,执行起来却未必容易,有时消极被动和积极主动仅仅是一念之差的区别,提起勇气往前迈出一步,也许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①:积极主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gl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