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彼得以什么为业?打渔,那么他可以直接吃鱼来充饥,一家人都可以。
保罗以什么为业?织帐篷。很显然他不可能直接吃帐篷充饥。
他常常昼夜做工,亲手供给人。他供给人,肯定也不是大把的捐献帐篷。
答案显然是用织帐篷的方式换得通用货币,再奉献通用货币按实际所需支配。
彼得等渔民也是同样,用自己的劳动或生产成果,通过交易,换得货币来经营度日。
而帐篷又被多种材质,工序等组成,很显然,保罗一人不可能完成所有工序和不同材料的生产制造以及销售。
一顶成品帐篷的构成,是集合了多人的知识,智慧,汗水,时间,精力,分工,专业甚至是细分下的行业和产业链。
同样,我们每天吃的饭,喝的茶,我们就能想起那些远方的地农,茶农烈日暴风尘土中劳作的场景。它们经过了多人的劳作,再通过供货商,经销商,物流,再通过交易中心到我们这里,我们又使用劳动人的成果——工具,锅碗瓢盆,水电,燃气,油盐酱醋等最终得以下肚。
二,
所以,我们的谢饭祷告是神圣并庄重的。
从这里也能看到我们谦卑的必要性,看自己合乎中道。因为每个人都跟我们有关。神喜爱多样化,他要我们各有特色,因此没有任何一种恩赐是每个人都有的,也没有一个人拥有所有人的。这就促使我们彼此服侍。这个服侍是神圣的。
若你拥有所有人的恩赐,你就不需要任何人了,这会抵触神的心意——就是要我们彼此相爱和相依。
祂看我们是一个人类共同体。
之所以有高低贵贱之分,是出于人性里的罪性,堕落后价值导向以及终极价值评判对象的认识。
一个人真看到那来自天上的神圣的呼召,认识自己是上帝授予权柄来治理这地,因信做工,即便他是一个清洁工的身份,他做工时也如同在JH中敬拜一样,以至于天使都要向他称赞。那么他的人生是有极大尊荣的,具备永恒价值的。
同样,我们真认识到这样的神圣性,也绝不会轻看一个正当下的各行业里,各职位和岗位上的人,相反,他们是值得尊敬的,都在上帝的共同治理之下治理管理这地。正如我们自己一样。

三,
宗教改革后真正回归圣经,加尔文认同路德「职业」这个词含有呼召(calling )的意思;而所谓「呼召」,乃是上帝用手指指向某一个人说「我要你如此如此地生活」,而所有的人都可以找到上帝在他身上所预定的工作呼召。
只是有的人认识上帝,有人不认识,有的人进入了呼召,有的人没有。
而在新约中,每个重生的人都拥有基督的先知,祭司,君王的三重职分和使命职责。从耶路撒冷直到地极,做祂死而复活的见证。
我们每个人都是各行业,各领域各职业中灯台上的光。
在旧约中,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
雅各善剪羊毛,以扫善打猎。
大卫是牧童,他的两个哥哥是军人。
尤其在创4:20-22两节经文中,就至少有养殖,艺术,和制造的职业和行业。这就证明了上帝对各职业,各行业,才干的赐予和呼召,并有它的传承性性,也可以看到培训行业也是从那时就有了。
在创12:5财务与人口是有关联的。
创24:2亚伯拉罕有职业经理人。(全业管家,我更喜欢理解成职业经理人)
约瑟,在波提乏家做管家,操练出了过人的经营能力,后可以帮助法老丰年储备粮食,在荒年做很好的贸易,服侍了两国的人民。
所以从这些信息看,就看到了交易,生产,经济,制造,职业,行业,贸易等商业形态的社会文明。
到了所罗门时期,这些到达了一个巅峰。也是上帝所喜悦的。
管仲是著名的春秋贤相,以商业促成了齐国的繁盛。《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在管仲的观念里,四民均为国之石(基石)民。
所以,商业是文明,自由,开放和法制社会的自然形态。商业促进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互补,共创,共赢,繁荣。
享受上帝诸般的丰富和美好。
这里并非要高举商业,而是从圣经真理去正确认识商业,不被时代下病态化的商业所混淆,并非商业欺诈人,剥夺人,而是人自己的罪恶和制度使然,商业不背这个锅。
商业是上帝治理和护理的方式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