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过年:人日

作者: 章雪峰 | 来源:发表于2017-02-03 07:44 被阅读185次

    农历正月初七,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人日”,也是今天的我们早已遗忘的节日,之一。

    人日”由来

    传说,盘古在开辟天地以后,前六日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生物,第七日才创造出了人类。所以,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简称“人日”。

    “人日”,又称“人生节”、“人胜节”、“人庆节”、“人节”、“人气节”、“七元”。

    从文献记录来看,最早记录“人日”的是西汉东方朔的《占书》:“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羊,四日占猪,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

    我国古代的人,具体在什么时间开始过“人日”节,至今无定论,有西汉说、魏晋说等等。我们反正不是搞学术研究,不用管,反正就是很久很久了。

    对“人日”节俗最确切的记载,来自于南朝梁时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按照宗懔的说法,至少在南朝梁时,“人日”就已经是明确的节日,不仅有了确切的时间,还已经有了具体的民俗活动。

    “人日”形成虽早,但兴盛期却是在唐宋时期。因为“人日”在唐宋以前,只是流行于民间的节日,还只是老百姓过的节日。

    到了唐宋,“人日”开始受到朝廷的重视,并被确定为官定节日。唐朝的《开元七年令》《元和令》《天圣令》《元丰令》《庆元令》等等政府律令都规定:“人日假一日”。宋朝则继承了唐朝的假日制度。

    可见,和今天我们“黄金周”的火爆一样,官方在“人日”放了假,让老百姓有了时间寻欢作乐,奠定了“人日”这一节日兴盛甚至火爆的基础。

    人日”在唐宋到底有多火?

    在唐宋,“人日”的火爆程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全民狂欢日”。

    从留存到今天的唐诗宋词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日”的火爆程度。

    据统计,唐朝“人日”诗作约有40余首。这些诗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诗人自己想写的“人日”诗。比如张九龄《人日剪彩》、徐延寿《人日剪彩》、韩愈《人日城南登高》、宋之问《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另一类则是皇帝让诗人官员们写的“人日”诗。因为唐朝皇帝在“人日”会赐宴,欢会之际,往往让诗人们撰写应制诗。有唐一代,以《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类似诗题作诗的,就有崔日用、宗楚客、李峤、韦元旦、李适、苏颋、沈佺期、马怀素、李乂、郑愔等多位诗人。

    宋诗宋词也一样。苏轼《人日猎城南会者十人以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为韵轼得鸟字》一诗,就直接描述了“人日”出游的盛况。陆游则在《人日游蟆颐山》诗中写道:“玻璃江上柳如丝,行乐家家要及时。只怪今朝空巷出,使君人日宴蟆颐。”蟆颐山在四川眉山,这诗正是描写当时眉山人民在“人日”“空巷出”游和官宦宴饮于此的盛况。

    皇帝、官员、老百姓,都在“人日”这一天过节。可见,“人日”在当时,已是全民性盛大节日,也已是全国性法定假日。

    而且,庆祝“人日”的地域范围,在遍及全国的同时,已经出现了地域性差异。最明显的差异是,在“人日”的标志性食物上,南方为吃“七菜羹”,北方则为吃“煎饼”。见诸史籍的过“人日”节的地区,在唐朝,就有长安、洛阳等地;而宋朝,更有开封、荆楚、巴蜀等地,甚至包括了当时与北宋同时并存的辽国这样并非由宋朝统治的异国地区。

    人日”怎么过?

    “人日”的主要习俗,主要分为四大类:节日仪式、节日活动、节日忌讳、节日饮食。

    一、“人日”的节日仪式,主要有剪彩、点灯、禳鬼鸟。

    这里的剪彩,可不是现在的这种剪彩:鞭炮齐响,礼乐共鸣,领导们笑容可掬地上台,一群礼仪小姐用盘子端着一串连着大红花的红带子,然后另一群礼仪小姐给领导们递上一个个镀金的剪刀,最后领导们正视前方,咔咔咔,把红带子剪断,记者们的镜头,啪啪啪,记录下珍贵的画面。OK,大礼告成,万事大吉。

    不是这种剪彩。

    “人日”的剪彩,又叫剪彩胜、剪华胜、剪金胜、剪玉胜、剪人胜。

    一大堆“胜”,先搞清楚“胜”是啥意思。“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花胜。”

    所以,剪彩就是用纸、玉、丝织品,甚至金箔,剪成花草燕雀人物形状的装饰品,然后人们尤其是女性,再把这种装饰物戴在头上,或者贴于屏风、窗户上。

    剪成花形的彩胜就是花胜,又叫华胜;用金箔剪就是金胜,用玉来雕刻,就是玉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胜。人胜可不是拿人来用剪刀剪,大过节的,不带这么残忍的。将彩胜剪成人形即为人胜,俗称抓髻娃娃。

    抓髻娃娃剪纸,现在也可以经常见到。它的主体形象是正面站立、头饰双髻的娃娃,双手上举或外撇,双腿分开站立,主要功能是招魂、辟邪、送病、驱鬼、镇宅、祈雨等。

    所以李商隐在《人日即事》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

    剪彩胜,需要当时美女们的巧手。“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帖燕留妆户,黏鸡欲向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徐延寿《人日剪彩》)

    夫婿们当然不敢说剪得不好、不真了。

    第一个仪式剪彩,是白天的仪式,还有一个跟灯有关的仪式,得在晚上进行。

    这就是第二个仪式“点灯”。“人日”要点灯,因为“灯”的谐音是“丁”,象征人丁兴旺。“人日”点灯,就是借“人日”生人之吉兆,希望子孙繁衍,家族兴旺。

    与点灯有关,还有“偷灯求孕”这一习俗。传说夫妻无子的,在“人日”这天晚上同去一富人家里,偷一个灯盏回家,放在自己家床底下,这样就可以当月怀孕。

    现在放开“二孩”,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今天晚上试试,别只顾着和小情人吃大餐和逛街购物。

    “人日”第三个仪式是“禳鬼鸟”。禳,是禳解、禳灾,即祈祷以消除灾殃;鬼鸟,又叫做鬼车鸟、姑获鸟,它还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名字,叫“九头鸟”。

    传说在“人日”这天夜晚,鬼鸟会从空中飞过,它还会把自己的血滴在小孩子的衣物上作为标记,然后让孩子患病,从而把孩子的魂魄偷走。所以,这晚只要听到鸟的鸣叫声,家家户户都要马上灭灯,槌床、打门,捩狗耳让狗吠叫、放爆竹等等,用来驱赶和恫吓鬼鸟,以保护家里的小宝贝们。

    可见,“人日”禳鬼鸟的习俗,主要目的是保护生命,消除危害家人尤其是儿童生命安全的因素。

    二、“人日”的节日活动,主要是登高、踏青、赋诗。

    “人日”登高自魏晋以来一直颇受人们喜爱。每逢“人日”,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或登楼阁亭台,或登山寺高峰,极目远眺,喜迎新春。

    唐朝乔侃《人日登高》诗,将此俗写得最直白:“登高一游目,始觉柳条新”。

    至于踏青,与登高本就是一码事。宋朝苏辙在《踏青诗序》留有当时人们在“人日”踏青的直接证据:“每正月人日,士女相与游嬉饮酒于其上,谓之踏青。”

    人们在这天“登高”“踏青”之际,往往也会思念亲人、友人和家乡。孟浩然就有一首登高怀友的诗——《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朝来登陟处,不似艳阳时。异县殊风物,羁怀多所思。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未有南飞雁,裁书欲寄谁。”

    唐宋的人也是狠,随便登个高、踏个青,都可以写诗。

    如果改在今天来过这个“人日”,我本人登高、踏青是行家,赋诗就算了。

    三、“人日”的节日忌讳,主要是忌做针线活、忌阴天雨雪、忌用刑、忌出门。

    古人很讲究在“人日”这一天守忌讳,卜吉凶。

    忌讳做针线活,是防备对眼睛造成伤害,俗语说得好:“人日做针线,专扎婆婆眼”。当然,跟婆婆不对付的儿媳妇除外,你们尽兴。

    这天也不能对犯人用刑,以防冲了人气。

    这一天还忌出门,“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如果有事出门,一定要避开正月初七,归家也要在初八以后。

    人们还根据“人日”这天天气的阴晴雨雪,来预卜一年的运气。如果天气晴好,则一年顺利如意;如果阴雨风雪,则预示着病灾坎坷,需要时时留意。

    最后还有一条:“人日”这一天,因为人为大,所以各位家里的小宝贝儿也为大,家长不能在这一天教训他们罗。

    四、“人日”这一天,吃啥菜喝啥酒?

    宴会是“人日”一项重要的活动。朝廷官方会由皇帝出面,赐宴百官,君臣同乐。这种宴会,有音乐,有美女,有吃的,吃完还有拿的。拿什么?皇帝赐的彩缕人胜。

    崔日用等诸多唐朝官员,都享受过这等高级待遇。他写下的《奉和人日重宴人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虽是奉命之作,但仍可以从中一窥皇帝“人日”在大明宫赐宴的热闹场面:“新年宴乐坐东朝,钟鼓铿锽在乐调。金屋瑶筐开宝胜,花笺彩笔颂春椒。曲池苔色冰前液,上苑梅香雪里矫。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抃预闻韶。”

    作为“人日”的标志性食物,这一天,南方人应吃七菜羹,北方人则应吃煎饼。

    七菜羹,就是用七种蔬菜做成的菜羹。但是具体是哪七种蔬菜,已不可考。可能在不同地域,蔬菜的种类也不一样。

    为什么要吃七菜羹?因为不吃没办法。因为正月初一不能杀鸡,初二不能杀狗,初三不能杀猪,初四不能杀羊,初五不能杀牛,初六不能杀马,那到了初七吃什么?只能吃蔬菜羹了。

    关于煎饼,《辽史·礼志》记载:“人日……俗煎饼食于庭中,谓之‘薰天’。”据说之所以要在庭院这样的户外吃煎饼,是为了让煎饼的圆对着天空的圆,以示对女娲补天的纪念。

    除了蔬菜羹、煎饼以外,民间还有在“人日”吞吃红豆禳灾祛病的风俗。《太平御览》说:“正月七日男吞赤豆七颗,女吞二七颗,竟年无病。”不知是什么赤豆?也不知其依据何在,有兴趣的可以自己试试。反正吞吃赤豆也不是个啥有碍身体健康的坏事。

    那么,“人日”这么大个节日,岂能无酒?

    有酒,大大的有。

    “人日”的专用酒,叫酴醿酒。这有唐朝阎朝隐的《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一诗为证:“彩胜年年逢七日,酴醿岁岁满千钟。”

    酴醿酒,也叫“酴醾酒”。其得名来由有两种说法:一是指经过几次复酿而形成的甜米酒,也称重酿酒。二是指用酴醿花薰香或浸渍的酒。酴醿,又叫山蔷薇,是一种春天开花的蔷薇科落叶小灌木。

    就着春节的腊鱼腊肉,再来上一碗蔬菜羹或几张煎饼,举起酴醿酒,与二三好友共谋一醉,这样“人日”佳肴,自然让人食指大动。

    人日”在日本

    中国的“人日”节影响到日本,形成了日本正月初七的“白马节会”。

    白马节会每年正月初七举行,仪式的主要内容是从左右马寮牵出白马,请天皇、官员及百姓观赏,故称“白马节会”。

    日本人选择在“人日”观赏“白马”,实际上是中国“人日”登高习俗的变异。中国人在这天登高是为了近天近阳气,而日本人相信,白马主阳气,“是日见白马,即年中邪气远去不来”。

    同样地,日本人在“人日”,也有吃七菜羹和赶鬼鸟的习俗。

    可见,我国古代的“人日”节甚至影响到了异域的风俗文化。可我们自己,却把“人日”弄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朝过年:人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jk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