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大学生活今日看点
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分析中国职业教育

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分析中国职业教育

作者: 理性沉淀 | 来源:发表于2017-02-14 11:29 被阅读0次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美国现当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其他国家如中国在教育上的探索有参考价值。

    读过《民主主义与教育》之后,我对约翰·杜威针对职业教育所做的阐述印象深刻,想结合中国现实情况做一些分析,当然也会引申一些欧洲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开展较好的例子。这里谈到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综合性大学学生们、社会上年轻人对自己未来职业走向的把控与选择,也包含了我们平常所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教育。

    在中国,有这样的一个现象,高三毕业生们在选择自己大学的专业的时候都特别迷茫,因为那些“材料科学”“电机工程”等等名词对于他们而言如水月镜花,只见其形,不知其内里,所以盲目跟风选择热门专业成了主流现象。

    而在美国,在高中或是刚入大学时都有很多机会接触各式各样的课程,在真正了解这些专有名词背后的实质内涵之后,学生们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方面有哪些,也才能不因为曾经盲目的错选专业而耽误自己的青春。

    约翰·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说:

    “天下最可悲的事莫过于一个人不能发现一生的真正事业,或未能发现他已随波逐流或为环境所迫陷入了不合志趣的职业。”(约翰·杜威)

    随波逐流是个人的问题,而环境所迫很大部分是由于社会的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下不能允许学生自由地选择专业,那么这个国家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又会是怎样的呢。

    另外,很多人被金钱至上的思想影响,觉得能赚到钱的职业才是应该选择的。

    杜威也指出说:

    “以挣钱为目的的职业使得从业者丧失对本行业的兴趣,认为工作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享受”。

    然而,在中国的现状是,经济金融专业格外热门,因为其对应的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公司是收入很高的就业场所。可是很多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们每天都在高强度的压力下工作,处理各种数据报表,完全脱离了职业的乐趣。

    杜威曾说,“任何职务如果脱离其它各种爱好就丧失它的意义”。虽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经济行业的乐趣,也确实存在对数字有极大爱好的人,可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选择这一行业的大学生们都没有享受到这份职业带给他们的乐趣,甚至很多人抱着利用几年青春、赚够钱再转行的想法。

    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现在社会制度的最大祸害不在贫穷,不在贫穷所遗留的苦难,而在于事实上许多人他们的职业都不是他们所喜欢的”。

    到底是什么让人们不能够做自己喜欢的职业,经济因素当然不言而喻,社会因素包括教育系统以及社会中人们根深蒂固的偏见也占很大的比重。

    在中国,从小学开始,教育的目标似乎就是把学生们培养成拿很高分数的人。一般在学校,也只有分数高的学生才最得老师喜爱、同学尊敬,而一些有艺术特长的同学,比如对画画有很高天赋的学生,一旦有把大部分精力放到绘画上的倾向,就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杜威认为,其实真正良好的教育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征来确定相应的培养方案,毕竟每个人的天生禀赋都有差别,只有根据每个人的特殊的才能,因材施教,让人们可以各尽其才,社会的分工才能更加和谐。

    当然,也不存在完美的职业,不可能有一份职业可以让人们从其中找到绝对的快乐,完全没有抱怨。杜威认为:

    “所谓适当的职业,不过是说一个人的能力倾向得到适当的运用,工作时能最少摩擦,得到最大的满足。”

    这是很中肯的观点,没有哪份职业像量身定做一样绝对适合我们,只要找到一份符合我们兴趣点,且能让我们的能力得到应用的就足够了。对于纯粹想搞艺术,不去工作的人,杜威的建议是,没有人只是一个艺术家,除了艺术家这个身份外必须拥有其他的工作和社会关系才能支撑他作为艺术家所具备的经验。

    “一个艺术家也必须有经验,必须生活,他不可能在他的艺术中找到艺术活动的题材,这种题材必须是他在别的关系中所受痛苦和所享快乐的反映”。

    除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们、社会上年轻人对自己未来职业走向的把控与选择,我们平常所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也是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职业教育应该注重使人懂得实业工业所应知的科学方法,即一方面应用手足肢体发展的本能,另一方面不能不注重知识,知道科学的所以然。”

    杜威认为,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具体技能的应用,知识的理解也很重要,其实除了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对人文修养的熏陶也同样重要。

    职业学校在中国占很大比例,但是,普遍存在对职业学校不重视,师资缺乏,生源很差的现象,而在一些欧洲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很完善。

    “在德国, 小学后实行第一次分流, 初中毕业后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进行第二次分流进入高中, 学制 6 年, 分流主要有两种性质, 即接受职业培训或升入高中, 其中最后一年为职业准备年, 要求学生掌握一门职业理论知识, 以便于决定培训方向。职业学校的学生是高中毕业后,不谋求上大学资格的学生的选择, 学制 3 年。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为基础, 并应有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德国高中生上大学所占比率仅约占 30- 35% , 其余学生选择高等职业学校, 比率 65- 70% 以上。”

    德国之所以有70%的学生选择上职业学校而不是上大学,不仅是因为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优良,给学生提供很多实用的技能,对文化修养的培育也同样重视,而且,在德国,职业学校并不是低人一等的。

    而在中国,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职业学校自身的缺陷,也包含了人们普遍对职业学校的偏见。家长们宁可花大价钱让孩子上民办本科,也不愿意把孩子送去职业学校。面对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需要从学校体制上做出改革,更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价值观。

    约翰·杜威可以给予我们的启示远不止我所提及的几点,虽然他所阐述的一些具体做法放到今天的中国未必切实可行,但是结合他的观点,我们如果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国家的特色职业教育道路,也不失为一种收获。

    参考文献

    潘彦燕,苏曼虹.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沈芝燕 欧洲职业教育特色及启示 [J]江南论坛 2007(12)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1民主主义与教育[ M ]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张丹. 杜威“新职业教育思想”述论 [J].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0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分析中国职业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jx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