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秒行动
10秒行动是说,做事时先不要求把事情都做完,而是立刻利用十秒钟时间,完成开头的一部分。比如想要打扫房间,先花10秒整理一下桌面;想要写个方案,用10秒想一个标题;打算看一本书,就花10秒把书从书架上拿出来。
花10秒行动,几乎没什么心理压力,在被焦虑情绪压倒。感到疲惫之前,先获得一点成就感,可以让自己更容易得进入到做事的状态。心理学上有个“蔡式效应”,是说人天生追求圆满,做事只要有一个开头,就会本能得希望能够把它完成,不再拖延。
2、压缩时间
售价700块的商品,要是把它放在标价900块的商品旁,大家会觉得便宜;如果放在90块的商品旁,大家反而会觉得很贵,这个现象说明,数字的大小会对人产生影响相对于大数字,小数字会让人减少预期。
我们做计划时也是一样,同样一份工作,如果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你就会放慢时间,或者增加其他事情来消磨。适当得缩短预留时间,能使你速战速决,减少拖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时间设置得过少,完不成,落差太大又会加重焦虑,所以应该限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
那么这个合理时间怎么设定呢,我们在做事情前,可以先回忆下,同样一件事,自己曾经在最好状态下,花了多久去完成,然后以这个时间为标准要求自己。
3、减法思考
如果你像亲友借了一笔钱,你肯定会想办法尽快还清,但如果让你存下这样一笔钱,就困难多了。这是因为如果不还款,就要面临被催债的痛苦,人更倾向于先从痛苦中逃离,其次才是追求快乐,也就是做减法的动机比做加法的更强烈。
活用这种心理,可以有效得帮我们避免拖延。越是遥远的目标,越是适合通过“做减法”来完成。比如,对很多创作者来说,写书稿是件很容易拖延的事,本书作者在写书时,如果出版社的要求是10万字,他就会告诉自己现在欠了10万字,必须尽快把稿子写出来,减少“欠债”,通过这个方法,他几乎能按时提交所有的稿件。
生活中许多事情,无法像写书稿那样直接量化,那就把它间接量化。比如面对打扫房间这件事,你可以回忆家中最整洁时的情景,把实现这个情景的工作量设置成负100.每做成一点工作就还请五、还清10,一直到全部还清为止。相比于做加法,用减法思考,更容易让人全力以赴,减少拖延。
总结下对抗拖延症的三个方法,先用“10秒”行动起一个开头,再用“压缩时间”加速过程,最后用“减法思考”不断得趋近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