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微型小说
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读微型小说《神奇的绳子》

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读微型小说《神奇的绳子》

作者: 耿氏部落 | 来源:发表于2023-12-26 00:55 被阅读0次
    是腊月的事——冶金学院的张秦家失盗了!跟搬家似的,钱、电视机、一台小录音机、好一点的衣服、羊毛毯,都一下子从他那28平方米的单元中消失了。
    张秦家两口子都是学院的讲师,每月挣钱65乘以2,加一块儿才130块。他们置这点家当,很不是一件容易事。张秦本来肠子就细,这下更愁得吃不下啥。学院已放寒假了,工会管困难补助的同志一时也难以找见。
    公安局来了一车人,牵着警犬到处闻。可好几天过去了,贼是谁仍是个谜。
    "……眼看就要过年了,想给孩子买几个炮仗都......怎么办呢?"张秦爱人坐在公安局里,眼泪一个劲地砸脚面。
    局长非常同情地看着她,皱了皱眉,说道:"哎......要不,你们先把那几条绳子拿回去吧!"
    张秦爱人恍恍的,吓了一跳——怎么?让我们上吊啊!呜呜地又哭了起来。
    局长狠劝了一会儿,给她开了一张临时证明,派了个干警,扛着一大卷绳子送她回家了。
    事到了这一步,也顾不得许多。合家三口饱吃了一顿,睡了一天,到了第三天——大年初一的大清早,便揣着证明,来到指定的动物园正门口,把绳子一根一根接起来,捆在树干上,圈了一个大空场。
    "这能行吗?"张秦爱人一阵辛酸,又掉泪了。
    "唉,试试吧!不是说,这绳子救活过好几家人的命吗?"张秦劝着,用钉子把写着"存车处"三个魏碑体大字的硬纸板钉在树干上。唉!能赚几个是几个吧!
    节日里的游客们如潮水般地涌来了。车铃声叮叮当当地响成一片,像大江大海的涛声。张秦家三口子极其忙乱地接待着他们的主顾们:主讲高炉设计理论的丈夫负责发放用牛皮纸做成的"牌子";研究金属疲劳专业的妻子负责从那些大手、中手、小手中,一把一把地接过钱币;他们那8岁半的刚上小学的儿子则跑前跑后地指挥叔叔阿姨们把车放整齐。
    从清晨到傍晚,从初一到初六……然后,他们把绳子还给了公安局。
    尚不知人间有愁苦的孩子由于累而早睡了。张秦两口子傻傻地坐在床边,望着那堆在圆桌上的、小山似的、足可买回被贼偷走的一切的硬币和纸币发呆。他们那充满知识和智慧的大脑已经思考得发疼了,却依然没有想明白,几条破旧的绳子为何如此神奇!
    睡中的孩子突然翻了个身,喃喃地说:"……不上学了,还发牌子,收大钱!"

    张秦两口子吓坏了,忙去捂那孩子的嘴……

    这篇微型小说作者朱士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从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今天我们分享的《神奇的绳子》获得过全国微型小说大赛一等奖,并收入了《世界微型小说经典》。

    小说发表于1986年。我们强调这一点,对于理解小说是不可或缺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伊始,一切向钱看,大家都在努力赚钱,创业的,做买卖的,各行各业,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有人钻进钱眼里。

    当时的一个情况是,真正有学问的,搞学术的,赚一点死工资,貌似有身份有地位,却赚不到钱,可能上一个月班,不如“倒爷”弄一车货来的实惠。所以那时候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隐隐有一种悲哀之气在字里行间浮动。

    这篇微型小说的主人公,一对高级知识分子,他俩经历的事,恰好诠释了上面那句话。

    作者用一个简单的故事,用凝练的语言把一个我们不愿承认却不得不承认的社会现实呈现在你我面前。我们必须承认,区区不到九百字的小文,把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生动展现。这就是文学艺术的“以小见大”,这就是微型小说的“以小见大”。

    文中第一段,是典型的细节描写,“冶金学院”首先交代了主人公是高级知识分子。然后的钱,电视机,收录机,好点的衣服,羊毛毯,28平米的房子,交代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主人公生活的物质条件非常一般,甚至有些可怜。这个细节对于表达有知识的不赚钱,赚钱的未必有知识起到一个很具象化的作用。另外文末的细节描写也很有深意。

    这篇微型小说的讽刺意味十足,读罢叫人五味杂陈,心情复杂。作者对这种“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现象无疑是批评的。我们国家应该大力赞颂的是那些搞学术研究的,而不是唯金钱第一论。 小说最后,孩子梦里说要继续“发牌子收大钱”,这是一个孩子在见证了“赚快钱”的“爽”后的心声,这是极其危险的——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国家,作者无疑是清醒的,所以夫妻俩赶紧去捂孩子的嘴。

    好的文章发人警醒,引人深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读微型小说《神奇的绳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rk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