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八大怪“

第一怪: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头戴羊肚毛巾和身穿对襟夹袄的西北老汉,这次一上火车我就看到了这么一位,简直跟电影中的一模一样。我好地向老汉打听这头上帕帕的来历。从他的口中得知,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有七大功用;既可防风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汗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

第二怪:房子一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整个陕西省,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皆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只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旱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那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三怪:面条像裤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读biang--biang面)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第四怪:锅盔像锅盖
至于那像锅盖般大小的烙饼其实不是烙饼,准确地说叫锅盔,做的时候要用很硬的面,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助木杠子,用全身的力量来轧揉,然后放在直径二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烧制而成。

第五怪:油泼辣子一道菜
至于说到吃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的强项,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门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第六怪: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第七怪: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八、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