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一代人》中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看了《我不是药神》之后,内心其实很复杂。因为影片中的人物似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程勇、老吕、老吕媳妇、刘牧师、黄毛、曹斌……短短的117分钟是不足以道出每个人生活的酸甜苦辣的。或许这正是我思而不清的原因。在这场黑色的幽默里,我被影片的一些场景逗笑,也在影片末尾掩泣。我去久久思考这部影片所述说的故事。
电影有时候不仅仅是电影,它折射了现实,它会折射生活中的美好,给人以希望;它会反射现实的缺点,让人去思考。虽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一部影片所能治好的,但能改变一点,总归是会好的。就像影片中程勇在接受审判时所说的“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希望这一天早点来。”
这部影片改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陆勇,他的事迹很令人震惊,也与电影中有些不同。他得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等待合适骨髓移植的过程中,在医生的建议下,陆勇选择服用瑞士产“格列卫”来控制病情,但在两年后,因为“格列卫”的昂贵药价和其他各种治疗支出,殷实的家境也在快速空虚。在一机缘巧合之下,陆勇知道了印度“格列卫”。在服用印度“格列卫”几个月后,确认无副作用,他在病友群内分享了自己服用印度“格列卫”的经历。有不少人寻求他的帮助,替人买药渐渐成了他的副职。
而影片的主人公叫程勇,他并不是一个白血病患者。但却是一个贫穷的人,就像影片中张长林所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这也是造成程勇第一次选择帮助吕受益从印度代购药物的原因,他需要钱让自己的父亲做手术,需要钱去交房租……第一次的选择是为了利益,是为了生存,这是一次无奈的选择。而这个选择要让他承受很大的风险,在一次警察来到店里时,他深深的感受到了这其中的危险。经过一夜的深思,他选择将代理权给张长林。在散伙饭上,程勇说他上有老下有小,他不想坐牢,他选择将代理权让出来,他没有错;
黄毛,为那些买不起正版格列宁的病人考虑,他没有错。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错,只不过我们站在不同的地方。第二次选择重新卖印度“格列宁”,是因为吕受益的去世,是因为很多人因为吃不起正版格列宁而死去,他备受自责。上一次买5000元,这一次他只卖500元,这是一次精神的成长。到最后他倾尽所有去帮助他人,在他的世界里,他不再只为自己考虑,他变得无私,变得有爱。
程勇去监狱的时候,有一条街的人送他。因为他是他们的药神。他们都主动摘下口罩,表示对他的尊重。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泪水溢满了眼眶。三年后,程勇出狱。我以为出狱时也会有很多的病友在监狱门口,但是没有,只有曹斌一个人。因为三年后,格列宁纳入了医保。病友们不再需要他了。难道真如锦旗上所说“仁心妙手普众生,徒留人间万古名”吗,难道真的叫升米恩,斗米仇。
影片中的很多对照都令人深思。吕受益在查出患有白血病时,他的妻子并没有抛弃他,选择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医生说老吕要骨髓移植,但仍可能人财两空,她毫不迟疑的说“我们做”。而思慧的丈夫在得知女儿患白血病后选择了抛弃妻子。有人选择大难临头各自飞,有人选择至死不渝。
在看电影的时候,后座的小女孩说,“黄毛真可怜”。是的,他出场的第一幕是去抢印度“格列宁”,但拿回去之后,他是分给了其他人。散伙饭上,他第一个站起来,喝完酒,碎的酒杯刺伤了他的手,鲜红的血液流出。落日下,黄毛坐在河边,享受着这一点点美好。原本打算回家的他,剃掉自己的头发,结果为保护程勇,第一次开车,明明已经逃过警察了,结果出了车祸。生命是多么的不可想象,“他才二十岁,他有什么罪。”来不及精彩的活,来不及欣赏明日的日出。
黑色幽默背后是令人深思的人性。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有像张长林一样卖假药的人;也还有像吕受益、黄毛、刘牧师一样没有钱治病的人,也有像程勇一样的人。但生活还在继续,尽管一路会有人情的人暖和冷漠,尽管一路会有酸甜苦辣,或许前程似锦,或许满路荆棘,或许一路平凡。即使生命是可轻可重的,也不能像张长林的生命一样轻,也不要像程勇的生命一样重。而面对生命中的很多选择时,一定要慎重,因为人生是一条不归路,走上去,就回不了头。过了就过了,成了就成了,做了已做了,错了已错了。回头的路,已不是原来的路;回头的你,已不是当初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