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经》之《桃夭》

作者: 砥厉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18-08-21 11:57 被阅读35次

    《桃夭》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一首祝贺嫁女的歌。“夭夭”—草木繁盛之貌,“灼灼”—花开娇艳之状。诗人以“夭夭”的桃树、“灼灼”的桃花起兴,对即将出嫁的姑娘发出由衷的赞美,并祝愿姑娘出嫁后婚姻幸福美满,子嗣兴旺,给夫家带来和睦与家族兴旺。

    桃之夭夭,其华灼灼,诗的开篇,触物起兴,这灿烂盛开的桃花,就像燃烧着的火,在春风中摇曳,把出嫁少女的美丽容光、把心花怒放的欢乐和婚嫁礼俗的热烈气氛烘托渲染到了极致。

    诗中以“灼灼其华”的桃花、“有蕡其实”的桃子和“其叶蓁蓁”的桃树,来喻指这样一位美丽的姑娘,嫁到夫家,一定会为夫家多生贵子,使一家人丁兴旺,家族枝繁叶茂,兴旺发达。

    《诗经》中几乎所有的诗篇都是有教化和警示作用的,这也是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的根本思想基础。所以《诗序》论及《桃夭》时说:“后妃之所致也。不嫉妒,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而孔颖达在其注疏中这样解释:“后妃内修其化,赞助君子,致使天下有礼,婚娶不失其时,故曰“致”也。由后妃不嫉妒,则令天下男女以正,年不过限,婚姻以时。行不逾月,故令周南之国皆无鳏独之民焉,皆后妃之所致也。此虽文王化使之然,亦由后妃內贤之致。”

    《桃夭》三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起兴之句,分别以桃树的花、果实和枝叶来比兴男女正值盛年,理应及时嫁娶。因此孔颖达在注疏《桃夭》时讲:“夭夭,言桃之少,灼灼,言华之盛。桃或少而不华,或华而不少,此诗夭夭灼灼并言之,则是少而有华者。故辩之言桃有华之盛者,由桃少故华盛,比喻此女少而色盛也。”诗中以桃花来比兴,很显然不仅仅是一种形似,而有其更层次的原因,春天桃花盛开,正是适龄男女结婚的好时节。

    《易林》曰:“春桃生花,季女宜家。”朱熹在《诗集传》中说:“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古代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男女过了这个年龄段再结婚就不算及时了。《毛诗正义》中说:“言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虽未备,年期既满,则不待礼会而行之,所以繁育民人也。”

    所以这首诗的教化就在于歌颂诗中男女盛年时及时结婚生子,是有利于繁育子孙后代的。古时候男女适宜结婚的年龄分别是女子15-20岁,男子20-30岁。所以上面《毛诗正义》说:男子过了30岁,女子过了20岁,虽然结婚所需要的礼仪流程还不完备,但也可以自行婚配了,因为年龄已经过了,就不必非要等待礼仪齐备的时候了。这是古时候繁育人口的需要。

    现在的人可能不会理解这种行为。殊不知,人口乃是一个诸侯国得以立国并昌盛的根本。春秋中期,卫国被狄人所灭,这时的卫国国君正是那个玩鹤丧国的卫懿公。当其他诸侯国为卫人重新立国时,卫国只剩下了不到700人,这时候新任的卫国国君下令国内年满15岁以上的女子必须强制嫁人,目的就是繁育民人的需要。

    为了繁育人口这种目的,《周礼》中亦有“相奔不禁”的说法。《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这就是说,在古代,每年的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官家都会举办相亲大会,参加这种聚会的都是超龄的未婚男女。就像现在经常举行的大龄青年相亲会一样。在这样的相亲会上,只要相互中意,就可以私奔甚至发生关系,没有人禁止这种行为的发生,更不会有人谴责你的行为不合礼数。这就是“相奔不禁”的意思。

    当时的官方,对于这种活动的举办非常重视,如果到时候无故没有举办这些活动,负责的官员将会受到惩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北烟胧月:总结的很不错
      • 赛张飞:鼓励生育的一首诗
        赛张飞:@赛张飞 古时候的战争说粗俗点就是拼人口
        砥厉大叔:@赛张飞 一语中的,古时候君王们鼓励生育,老天和战争帮人类计划生育;如今我们既不提倡计划生育,也不鼓励生育,但城市化仍在帮人类计划生育,西方有人讲,城市是最好的避孕药。😓😓
      • 0a704c579904:不错不错:+1:👌
      • 刀神传说:好文章
        砥厉大叔:@刀神传说 谢谢鼓励!

      本文标题:品读《诗经》之《桃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yk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