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诗词大会最美古诗专题诗词曲赋赏析系列
吹面不寒杨柳风——简析古诗词中的“杨柳风”

吹面不寒杨柳风——简析古诗词中的“杨柳风”

作者: 王传学 | 来源:发表于2023-02-26 11:23 被阅读0次

    吹面不寒杨柳风

    ——简析古诗词中的“杨柳风”

           王传学

    杨柳风,即春风的形象表述。诗词中最早见于唐末五代词人牛峤的《更漏子》:

    星渐稀,漏频转,何处轮台声怨。香阁掩,杏花红,月明杨柳风。

    挑锦字,记情事,惟愿两心相似。收泪语,背灯眠,玉钗横枕边。

    这首词抒写一个少妇对征人的思念。上片用“何处”一句,点明事由,其余全写客观环境,用一“怨”字,将景与情统一起来;下片写女主人公的行为、心理,细腻地描写对征夫的思念。全词语言清丽,情真意切,质朴感人。

    星稀漏转,夜已深沉。这时不知从何处传来《轮台曲》的歌声,情调哀怨。《轮台》为边地乐曲,入耳自唤起对戍边亲人相思和惦念之情。

    这偶尔一现的幻听、幻觉,一时间给思妇似乎身临塞外、即将见到亲人的惊喜。在迷茫中开门看塞外风光,扑入眼帘的仍然是朝夕相对的江南春色,方知自己依然独处深闺。“香阁掩”三字,从中传出失望的叹息,于是也不难想象她无可奈何地掩门而卧的情态,总之,还是关门睡觉吧,任它杏花红艳,明月融融,杨柳风轻。一切良辰美景,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只能徒增惆怅而已。

    可是她再也睡不着了。她起来给对方写信以寄相思,同时回忆着两人欢聚时种种快乐的往事,只愿像往日一样两心相印,便可聊以自慰了。“惟愿”两字,可见不敢抱太高的希望,透露出凄咽的悲音。她不敢想象是否还有重聚的一天。

    睡不着,起来写信;可是又写不下去,只好再去睡觉。她擦了擦眼泪,懒得灭灯,背着灯光,和衣而卧,一条玉钗从她头上悄悄地滑下,落在枕边。“背灯眠”三字,描摹百般无奈的慵懒情状,如在眼前。“玉钗横枕边”,从虚处传写钗坠鬓乱、首如飞蓬的睡态,微妙地烘托出女主人公恹恹不乐的心理。

    这首词词体虽小,却能一波三折。夜深幻听的惊喜,觉来的孤独惆怅,锦字难织,玉钗横枕,思妇心理的波澜迭出,层层演进,曲尽其情。  

    全词文笔清淡,上片仅用“杏花红”略作点染,以反衬寂寞心情。“月明杨柳风”,尤是天然好语,可以想见夜风轻拂,柳条参差,月下弄影的清绝之景。虽从北齐萧悫名句“杨柳月中疏”(《秋思》)化出,但是丝毫不着痕迹。结句更是出奇制胜,抓住落在枕边的一根小小的玉钗作为道具,纯用侧笔摹态,十分传神。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里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用杨柳风意象,生动而脱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雨,是杏花浸湿过的雨,似乎更纯净;风,是杨柳筛滤过的风,似乎更清爽。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摹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并不觉得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诗意的春日远足!悠然徜徉在这样的春色里,该是何等的惬意啊!

    南宋诗人陈文蔚的《舟行望龟峰》,用杨柳风描绘岸边景色,春意盎然: 

    面对灵龟最上峰,舟中活计不为穷。

    半春台下桃花水,一霎岸边杨柳风。

    天巧此时穷险怪,渊泉终日悟流能。

    一生堪笑渔翁拙,卧听潇潇雨打篷。

    龟峰景区位于江西省弋阳县有无数形态酷似乌龟的象形石,和整个景区远远看去象一只硕大无朋的巨龟而得名。

    诗人乘舟而行,远远望见龟峰奇景,“半春台下桃花水,一霎岸边杨柳风”,展现了龟峰山下桃花盛开、泉水潺潺,杨柳依依,春意盎然的美景。

    元代散曲家刘庭信的《一枝花·春日送别》套曲,第一曲中的“杨柳风”,生动地描绘了暮春之景: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   

    这是刘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别》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誉。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它“语极俊丽,举世歌之”。全曲先写景而后抒情,由景生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开头四句,作者扣住题中的“春日”,用工细绮丽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风衬杨柳,显杨柳更风流;雨衬梨花,显梨花更圣洁。杨柳随风,梨花带雨,风与杨柳,雨与梨花,皆互为映衬,相得益彰。风乃“丝丝”风,雨乃“点点”雨,“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同时也隐含着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这四句对仗工整,实际上是以诗入曲,借对仗艺术而使这幅春景图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使用的是互文手法,梨花瓣落,因为雨打,更因为风吹;柳条稀疏,因为风拂,也因为雨洗。花落柳疏,也透露出隐隐的哀愁。这种情绪,在“春事成虚”以下五句中得到了充分表现。梨花瓣落,春将归去,故云“春事成虚”。这里的“无奈春归去”,既指自然界的“春”,也指即将远去的“人”;同样,“春归何太速”一语,既是对匆匆而尽的“春”的质问,也是对匆匆离去的“人”的埋怨。而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 “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景物。便由怨而转为幽愤了,责问春神不为群花做主,离去太速,亦暗扣了题旨“送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吹面不寒杨柳风——简析古诗词中的“杨柳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zq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