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三·五六】
每见热中人锐进不已,身家交瘁,未尝不隆隆而升;一旦化去,若烘开花,精神已竭,次年必萎。尝咏《唐花》云:“百花开落虽天定,倘不烘开落或迟。”又见媚长官者,损下益上,徒招怨尤,而于己毫无享受。《戏咏箸》云:“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
热中,音rè zhōng,现多作热衷。释义:1、原谓内心躁急。后多指急切追逐名利权势。《孟子·万章上》:“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朱熹集注:“热中,躁急心热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仕宦热中,是亦常情,何冥谪若是之重?”2、醉心,沉迷。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热中于复辟以后之赐环,而先为是龃龉不了之语,以耸东胡群兽之听,冀万一可以解免。”3、中医病症名。指内热。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牵牛子》(集解)引李杲曰:“况饮食失节,劳役所伤,是胃气不行,以火乘之,肠胃受火邪,名曰热中。”
化去,音huà qù,意思是谓飞升成仙;指死亡;变化逝去。在本条诗话中,化去,主要是喻指官场上的变化,如依附的高官罢职、休致等,非指死亡。
唐花,音táng huā,又名“堂花”,即植于密室里用加温法使其早开的鲜花。北方天寒,腊月所卖鲜花供新年所用者,出于暖室,称为唐花。“唐”古作“煻”。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下:“今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所谓堂花,又名唐花是也。”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唐花》:“凡卖花者,谓熏治之花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餽赠。牡丹呈艳,金橘垂黄,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冶,尽在一堂,故又谓之堂花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常有不时之花,然皆藏于土窖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时即有牡丹花。”南宋·周密《齐东野语》:“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为坎,绠竹置花其上,粪以牛溲硫磺,然后置沸汤于坎中,汤气熏蒸,盎然春融,经宿则花放矣。”
箸,音zhù,本义为筷子。《说文》:“箸,饭觭也。”《通俗文》:“以箸取物日鼓。”《玉篇·竹部》:“箸,筴也,饭具也。”《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象箸”即象牙做的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