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几年大庆初中地理学科每年都会新考录一批教师,这些教师学历都是达标的,最低本科毕业,且90%以上都有教学经历(代课),甚至有很多老师有3-5年的高中教学经验。
按理说这样的起点,他们的课堂应该是比较有效的,但是由于深入课堂听了她们的课后,发现问题还真不少,而且地理是小学科,一个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个教师,缺少老教师的传帮带,向同伴学习的机会非常少。所以,对她们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非常必要。
(二)
那么该给新教师们准备些什么培训内容,由哪些人来培训呢?
根据以需定培的原则,先要找准新教师的培训需求。根据我的听课实践和与新教师的交流,发现她们目前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课堂上只围绕结业考试来教学,强调考点的落实,忽视能力培养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2.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不会设计适应初中生学习的活动,尤其不会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这点儿上有高中教学经历的老师表现得更明显,她们的课堂讲授的太多、学习内容拓展过深。
除了以上两个问题,根据目前教研重点,课堂观察也是新教师的空白项。再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感觉对新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也需要提供帮助。
于是我确定的培训内容大致确定为:1.课堂有效性及小组合作学习示。2.用课堂观察表进行培训。3.新教师成长指南。
(三)
内容确定好,就该考虑谁来培训,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培训以及具体该如果安排?
10月份学院初中部有精准教研安排,这样我就有计划地深入到市直属的几所学校去听课。下基层学校之前,我和几个平时联系比较多的老师提到了这个话题,结果23中的孙世凤老师抓住这个时机提前和我进行了沟通:她要准备一节学校的汇报课,希望我去先给她听听,打磨一下。我便先于单位统一安排,提前一周走进了23中的课堂。
在听她的课前我的心里准备是把她和另一个老师都当成新教师来培养,但是听课过程中发现孙世凤老师的课设计得特别好,她讲得是《海陆变迁》一课,采取的是情境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来推进教学,最让我震惊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真实而有效,学生展示有板有眼,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训练的结果。
在研讨时,我真诚地和她交流了我对这节课的看法,在表扬的基础上又深入研讨一些问题。在交流上我了解到该校小组学习的成效得益于的5*5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已经有了9年的积累,我立即决定,让孙世凤老师来做一节公开课。
内容培训第一条解决后,第二条也很快有了着落,69中二部的陈玉波一直是课堂观察的研究者,制作过几个观察表。该校庞海波老师业务能力很强、教研态度非常务实,于是我安排陈玉波对庞海波老师进行课堂观察培训,然后把孙世凤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给她俩,让她们再开发出两个新量表针对这节课进行课堂观察。她俩很快就落实给我发来几个新量表:一个是学生活动观察量表、一个是情境教学观察量表,做得很好,适合观察。
去祥阁二部精准教研时又发现该校樊琳庆老师在讲《海陆变迁》时从课件制作到学生引导都非常符合初中生特点,有几处亮点,于是又决定让她在培训会上做10分钟内同课异构说课。
培训内容的第三条自然由我来完成,我准备从新教师课堂教学要抓住的核心内容、重点学习内容和途径及个人成长与发展目标定位几个方面来展开。
(四)
培训内容和人员都确定好后就是开展活动的一些常规工作布置:1.与23中沟通具体培训时间和地点。2.下发培训通知到学校。3.叮嘱孙世凤老师安排录制教研活动过程。4.安排孙世凤老师在微信群里发学校位置及学校平面图、具体停车地点等。5.安排孙丽微老师打好签到表并在会议当天负责签到工作。6.布置市教学能手写这次活动的通讯报道。
……
在此说明一点儿,为了让听课老师能与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反思,我在通知上要求每位参训教师提交一份《海陆变迁》原创的教学设计,也借此了解一下大家工作态度上的差异。
(五)
11月7日上午,活动如期开展,共有28名新教师来参加培训,让我感动的是林甸和泰康的老师不惧天寒路远也赶来学习。23中的三位校长和初中部政史地组的老师也来听课,因为这也是该校的公开课活动。再加上一些爱学习的教研员和不在培训范围的市区内老师也来学习,现场共有40多人,把录课室隔壁的观课室填得满满的,很有学习氛围。
活动进展的很顺利,孙世凤老师的课堂在研讨的基础上又临时加进去一些新想法,更加完美,非常吸引听课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课堂观察环节也让与会者眼前一亮,没想到还可以这么专业的评课,而且有些点儿观察得得特别细、点评特别到位,与专门研究5*5教学模式的李校长不谋而合。
在听课时我和23中校长们坐在一起,李校长和我表达不影响我们教研活动,只参观不发言,我当时答应了。但是在两位老师做评课时看李校长听得那么认真,嘴里还叨咕着:“还可以根据量表来评课,有新意!”他边说边记录着,我知道他研究5*5那么多年,比我们的思考都深入,我不能放过他这个宝贵的资源。于是紧接着我突然宣告:我要食言了,有请李校长谈谈他对这节公开课的看法。
李校长被我推到台前,马上就进入状态,侃侃而谈,果然是一位踏踏实实研究教学、业务精湛的校长,老师们非常收益。
就这样即兴增加了一个活动环节,有点儿像课堂生成。
第四个环节-同课异构说课,樊琳庆表现完全符合我的预期,语言优美、表达流畅,举手投足都非常有范,教学设计有新意,总之很多方面都是新教师该努力达到的标准。
第五个环节,也是最后一个环节我隆重出场了,手里的小本子上写着发言提纲,我把对一个新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认真归纳。从眼前的任务到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从我的经验积累到现场可以学习的教师范例,从课堂教学设计到学生心理健康和认知规律的把握,从各级学科竞赛到各种教研活动的开展,我和老师们无私地分享、推心置腹地交流。
提建议、谈要求、说希望,核心是促进每个教师成长,促进我们教研团队的整体水平再提高。
五个环节完成后我们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进行合影、会议主力团队合影,让活动具有些仪式感!
到此,这个教研活动可以说该圆满结束了,但实际还有延续。
(六)
我给参与活动的老师还布置了作业:让每位老师回去后赶紧写教研反思,谈收获、谈不足、谈今后学习重点;做公开课的老师孙世凤写打磨这节课的教学案例;做课堂观察点的老师交电子版听课记录。
为了趁热打铁,所有上交材料都要求在两天内完成。周末我把这次活动的新闻报道、孙老师的教学案例、观课记录都发在了公众号《地理能见度》上,让老师们可以延续回味与反思。
看到这里,你发现教研员要开展好一次教研活动,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这次活动还有哪些需要完善或者改进的地方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