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无意识无行动甚至无感知时,已然踏入了将要改变的第一步,“无意识无行动力或前改变”。而后我们并不会在这种无知的状态下了解到:假如不做某事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如何影响。
这种对改变过程的第一步的定义,初见是匪夷所思的。但其合理性就在于,与改变阶段产生强烈对比,并可在后进事件发生后,完整的复原整个「由0到1」的积累过程。
此刻即使你尚未考虑改变,却已然行走在改变的路上。
当你发现有些事情大致需要被改变时,我们就进入了改变的第二步,“有意识无行动或醒悟”。如你所愿,当我们将要改变某事某习惯时,哪怕“将改变”这件事的进行进程达到整个完整事件的50%,你仍无需为之付出行动。
这也就意味着,当我们觉得将要改变什么时,我们只需要意识到这个问题是需要被解决,并认识到不解决的后果时,我们就已经完成了改变的第二步。
这看起来是极为简单的,我们总是处于“你应该做…”、“你不应该做…”,当你责问母亲“你应该早点叫我起来的”的时候会遭到母亲“那你应该自己定闹铃”的回复。似乎“应该”or“不应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死循环,这就是为什么,意识的改变是整个改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你需要深刻的意识到,并全身心的接受,我必须做出改变。
经历了前两个“前关注”、“关注”的轻松历程(此刻正在读这本《拖延心理学》的你,正好将要踏入改变的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有意识有行动或者决心改变”已然在像你招手,你会去试图改变那些被自身认知到的问题,这正是艰难所在。
以我为例,起初我发现我状态不够集中的主要原因是“睡得太迟”,这显然不是我第一次发现,在过去的3-6年时间里,我几乎找不到11点前上床休息的经历,也就是说我长久的滞于改变的第一阶段,仅仅明白自己正处于某种状态。
事实上,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可能是混杂在一起的,甚至也曾尝试过向第三阶段迈进,但往往因第二阶段的准备不充足,未能有足够的动力推动第三阶段的发展。这就是“认知”的重要性,观念的改变对整个改变事件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而“行动”的第三阶段便是最为艰难的那一步。因为在改变的过程中,应改变的需求,学习新的行为方式势在必行,这不仅需要持续不断的付出努力,而且需要不断实践和重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甚至会遇到很多挫折与阻挠。并且稍不留神你就可能从“行动”滑落回“认知”,认为是“认知”的误导导致“行动”的难以前行。
如果你有幸挺过了第三阶段,那无压迫性,甚至可被获取快乐感的第四阶段的春天,就来到了,它是“无意识有行动”。这似乎是一种极为理想的状态,你所有的行动都无需意识的刻意指导,却都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完成,那些先前你将要改变的事情已然成为习惯,我们毫不费力甚至不假思索就可以做到。
继续我关于“睡得太迟”的改变问题,现在经历了22天的早睡打卡,似乎只有小于5天的时间未能准时在11点30开始停止一切想法全身心投入睡眠,这也就是说关于“睡得太迟”,我还在第三阶段与自己作斗争。当然我也可以说我已然进入了第四阶段,每到11点我就会做睡前的准备,整理好桌面,放置好明日所需物品,更衣洗漱,准备开启睡眠检测软件。
说我在第四阶段,大概是基于我全身心都会相互配合去完成改变“睡得太迟”这件事,而未产生丝毫厌恶质疑,按时去休息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但仍需要留意不被种种压力牵制而后回到旧习惯的老路上。想要彻底完成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转变,是需要全心投入和反复实践的。
改变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新习惯持久度也因人而异,也许数月的努力会在一瞬间崩裂,也许数日的尝试已然丢弃旧习惯。
“你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自己。起先,你有望取得一些小的进步和改变。”
你是有希望的,将被改变的,如信念指引,要明确,无论进步还是退步,任何一步都是改变的好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