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综艺《我家那闺女》,傅园慧谈到了父母对她的教养方式。
傅园慧爸妈从小让她自由生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想要做的事,并且还常常告诉她:“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就是天才。”
这三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傅园慧的脑海中,并且成为了她失意时最重要的支撑。
“这话听起来很傻,但是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不相信你的时候,或者别人攻击你的时候,这三句话却成为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傅园慧在节目中坦言道。
傅爸爸想不到平时自己的教育会给傅园慧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他还回忆起当初傅园慧进入省队的时候,有些大孩子跟他说:“傅园慧爸爸,你们家傅园慧在游泳队真是个天才!”大家说完都觉得很好笑。
很多父母在听到别人这样的“夸奖”,都会觉得有点不太好意思,或者谦虚地说:“没有没有!”
傅爸爸却很认真地对他们说:“我们家小傅就是个天才。”
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表明了父亲对女儿的认可,也深知女儿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与汗水。
“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就是天才!”
这三句话听起来很简单,说起来也不难,但有多少家长,从来都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肯定的话,反而经常挫败他们的信心。
在《少年说》里面,有个女生温同学对她妈妈呐喊,妈妈一直都喜欢将她和表姐进行对比,温同学也知道表姐很厉害,参加竞赛还获奖,但是她也很努力,每天起早摸黑地学习,为什么妈妈就是看不到她的努力?为什么妈妈就不能夸夸她呢?
说到最后,她说:“你从来就没有夸过我,你今天能夸夸我吗?”
她希望妈妈也能看到她的长处,说说她的优点。
结果妈她妈想了几秒,说出了活泼可爱、勇敢等比较宽泛的词。温同学听了之后,让妈妈再说几个优点,妈妈却说不出来,最后还是节目主持人出来搭救了,缓解了现场尴尬。
“别人家的孩子”应该是孩子最讨厌的一个词,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爱拿着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对比。孩子若是心态好,还能激发动力,向别人学习。如果孩子心态不好,父母的总是对比,最后孩子会觉得自己真的一无是处,丧失信心。
不少家长总是看到别家小孩的优点,而忽视了自家孩子的长处,用自家孩子的短处跟别家孩子的长处进行对比,让孩子多向别人学习。
虽说父母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孩子像优秀的人学习,但有时候,这不是一种鼓励,而是一种挫败孩子信心的做法。
这一期《少年说》,温同学的妈妈最后在孩子的述说中以及主持人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向孩子保证以后会多看看孩子的优点,夸奖孩子。
而另一期《少年说》的袁同学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袁同学的妈妈也是经常将孩子和孩子的学霸女闺蜜进行对比,夸的从来都是学霸女闺蜜,无论袁同学做了什么努力,妈妈好像都看不到,从来没有夸过袁同学一句。
母亲听完孩子的控诉后,解释说:“我知道我一直都在打击你,我认为如果你的性格不打击,你就会有点飘。”
袁同学听完妈妈解释后,她哭着说:“我说过我不适合激将法,你们老是在打击她,让我感觉自己一定是很差,为什么你们从来不改变呢?”
最后妈妈还是很硬朗地认为自己的方法是对的,这样做也是为了孩子好,孩子的诉求最终也没有得到解决。
台湾知名亲子教育专家陈孜虹老师在《有爱好好说》中指出:
当听到父母那些最令人讨厌的否定语时,80%的孩子会愤怒的反抗,心生仇恨;34%的孩子会变得意志消沉,不愿开口说话;只有24%的孩子会感到后悔,开始自我反省;4%的孩子会没有感觉,什么都不想,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责骂。
并不是一味地打击才能推动着孩子前进。有研究表明,正确的反馈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并能让他们直面自己所犯的错误,甚至正确的夸奖方式可以引导孩子们努力学习,变得更坚强。
“我这样做是为你好。”这是从小到大,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这种“好”有时候并不是爱,而是一种束缚。
家长在为孩子好的时候,能不能换位思考一下,想想自己的这种爱,孩子是否接受?如果孩子不接受,能否换一种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
就如《少年说》里面的两个妈妈,都认为让自己的孩子多跟别人优秀的孩子学习是一种激励,所以总在自家孩子面前夸奖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两位女生都表明了自己不喜欢这种鼓励,妈妈的这种鼓励方式只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很差。
家长与其用一种孩子不愿意或是让他们觉得反感的方式,不如顺应孩子的成长特点,选择一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或许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不要只用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也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待孩子的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教授认为,家长对要对孩子积极投入的过程进行表扬,包括他们的努力与策略,他们的专注、坚持与进步,这些更能塑造孩子的韧性,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当发现孩子取得进步了,家长应该给予肯定与表扬,对孩子说一声:“你真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