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 杜甫
火只犹未敛奇峰,
歆忧初惊一叶风①。
几处园林萧瑟里,
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
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② 期再献,
夜深搔首叹飞蓬③。
【汁释】
1一叶风——见七绝《立秋》一诗注。
②金门——金马门。汉宫廷中的一道门。司马相如曾经在这里向武帝献赋以求任用。
③飞蓬——蓬蒿衰草秋来随风飘转的意思,后人有很多用法。《诗经》“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这是说对丈夫的忠诚,自从你(伯)到东方去了以后,我头也不梳,象乱茅草一蓬。也有用作落魄不得志的,随风如转蓬,就是这类用法。此句的意思是说发如飞蓬,比喻弃逐迟暮不得志的意思。
【讲析】
“奇峰”二字写尽夏云,用一“火”字为下句作陪衬,表明秋虽来而暑未消。“欹枕”,欹(qī) ,歪斜一边,红末人倦之态;一叶风,又觉与夏天不同。夏去于无声,秋来于不觉,感凉风而猛觉物候的变化,故曰“惊”。刻画新秋二字,一开头已说尽。秋来了园林草枯叶黄,妇女忙于女工,砧杵声闻,这是秋天的一般景色,诗人巧妙地用“几处”、“谁家”来描写“初”字,虚中见意,既云“几处”、“谁家”就有迟有早,有明有暗。三联再写蝉声虽有,已不是夏日的长吟,而是发出断断续续的悲鸣;萤火时高时低地在夜空流动。以上各句都说万物感节应候。末两句说到自己的打算,也应随时代的变迁而行动,想再度献赋(杜甫曾献过《三大礼赋》),可是只不过叹息一阵罢了。
这首诗脉络贯通,又处处照应新秋的新字。写诗的时间应是在听到肃宗即位之后,所以才有“再度献赋”,以求新主见用的想法,如果在玄宗时,诗人已献过赋,并作左拾遗,是用不着再献的了。明确了这一点,那这首诗的“言近旨远”的艺术方法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首联写节序之变喻肃宗受禅即位于灵武。肃宗毕竟是新主,安史之乱尚未平复,犹火云未欽奇峰,但毕竟新皇即位有一番新气象,故初惊一叶风。领联,颈联,从天时、人事、虫鸟之微都应候赴节,喻人心思治,各展其能,为新朝尽力。因此尼联说到诗人自己应怎样对待新的王朝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尼联虽欲再向新皇献赋,怎奈自己已老迈无力,首如飞蓬。“搔首飞蓬”四字有几层意思:一叹自己之年老,二表自己之忠心,如“自伯之东,首如飞迷”,三叹此时之飘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