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室友谈到她要买些书陶冶一下情操,因为大三的我们,尤其是女生,压力大啊!她想要看民国时期的大师,从中获取想要的。
回想起自己也曾对此报以较大的热情,可能现在的我不了解这个时代的大师,因为水平太低,才将眼光放在那时,不过他们确实令人敬佩。
我第一个了解一点的大师是林徽因,不过我最先知道的大师是徐志摩,因为高一语文中的一首诗歌——《再别康桥》,作为女孩子,我当然对老师讲的他的爱情故事更为关注,记忆犹深,那时的我对诗歌了解甚少,可能只有初中语文那一点少的可怜的储备,因为课外书太贵,又没有智能手机和网络,所以那文章学完之后也未了解多少,现在再读来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他写的太好了!
了解林徽因是在大一的趣味运动会上买了一本关于她的传记,那本书是纪念她110周年的精装版,当时同学说这本书的装帧很美,我就狠下心买了。
之后我把它读了两遍,让我了解了她的生平,也认识了许多大师,书中的一张照片让我看到了她的倾城之颜,不愧为民国四大美女之一,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徐志摩爱慕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
有了智能手机和网络,经常能看到关于她的帖子;有了图书馆,经常看到不同作者笔下的她。帖子里赞美她,作者赞扬她。高晓松说陆小曼太做作了,所以她的结局没有林徽因幸福;一帖子说林徽因和冰心最后关系破裂,民国才女之间比现在的小说还狗血;书中为陆小曼正名,说她也是大才女,只是面对世人的言论不屑于解释罢了。
一系列的了解,让我尤其羡慕她们的才,因为颜,我是无法获得了。
我思考过,可未有什么结果。也许是应了一位名医的那句话:悟,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