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同学私信我,问厌学该怎么办?问题很多,但是我按照具体情况大致划分为三类,即平常学习中产生的厌学情绪、考试压力下的厌学情绪以及网课学习中的厌学情绪,问题如下:
“当学习过程有一些厌学情绪,应该怎么继续坚持下去?”
“我想问一下中考要怎么坚持,我现在每天5点起,11点睡,感觉好累呀,而且有了厌学心理,我该怎么办?”
“产生了一种厌学心理,不想上网课怎么办?本人高二,原本我挺热爱学习的,成绩也还行,自从上了高中后,根本学不下去,成绩也受到了影响,疫情原因在家上网课更上不下去,已经逃了很久网课了,我知道这样是不对,想改变,可一想到落下的课,又退缩了,我该怎么办?”
讨论厌学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学习动机有哪些原则?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理论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它是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其对学习新知本身产生愿望,从而促进其学习。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种。
外部动机诸如“奖赏”“竞争”等,对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缺乏持续性。比如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作业,通常都会提前允诺孩子写完作业可以玩多长时间的抖音。那么,这个玩抖音就成了孩子完成作业的“奖赏”,所以孩子追求的目标就变成玩抖音而完成作业是达成目标的一个手段,这样的“奖赏”只能短时间会对孩子起促进作用甚至起负面作用。
而内部动机是学生力求认识未知、渴望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而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心理体验或意向活动,它是诸种学习动机中最直接、最活跃、最稳定的。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知识的实际获得,它可以使学生保持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望,是学习的真正动力。
日常中,孩子总会问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周杰伦歌词里不也唱“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的问号?”,而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孩子被好奇心驱动,认识未知,渴望获取知识的一种表现。那么,探索答案的获得感就是对孩子内部动机的奖励。
比如,我们在研学旅行中会给孩子设置很多问题探究,去故宫的时候,会引导孩子去找各个角落里的神兽,并探究这些神兽的用途,很受孩子欢迎,孩子们找到神兽之后,思考解答手册上的问题,常常手舞足蹈。这样的奖励比让他玩抖音更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日常学习中的厌学情绪
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平常学着学着就有一些情绪。这是因为学习中没有得到及时“奖赏”导致的。
学习不光是输入,还有输出的过程,而输出的内容就是内部动机所称的“奖励”。比如我们常常会因为同学向自己讨教问题而骄傲,或者在讨论中你的观点得到称赞而自豪。这些都是我们通过获取知识而得到的激励。
所以,日常学习中避免这种情绪,可以用思维导图或者笔记的形式,把当时所学的知识做简单概括输出,比如我们在首都博物馆做研学的时候,孩子要学习北京从50万年前的部落到如今国际大都市的演进历史、京剧和老北京民俗等,在活动结束前,我们都会组织孩子分小组讨论,把一日所学落实到纸面,这个时候也是整个研学活动的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叽叽喳喳地讨论不停,常常时间到了,孩子们还不愿停笔。
在学习中给自己找“乐子”是对抗厌学情绪的好方法,一来你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后续无论是复习还是考试更显轻松,更易有成就感;另外,通过这种方法更能培养好奇心,因为通过导图的罗列之后,常常会发现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将引导你源源不断渴望探索更多知识。
这样就有助于孩子们挖掘自身潜能,成就伟大梦想,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考试压力下的厌学情绪
考试压力下的厌学情绪,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解决厌学的问题,而是解决考试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就如提问的同学所说,“我现在每天5点起,11点睡,感觉好累呀”,这样超负荷的学习,学习效率不会太高。青少年正在经历脑的自然睡眠周期的转换,褪黑素分泌的时间决定了大脑的睡眠时间,青春期后这种激素在夜间分泌的时间延后了,所以,青少年可以比儿童晚睡一点,晚起床一点。而5点早起,这样可能导致头昏脑涨,学习效率低下。
如果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想冲刺一下,可以起床时间调整稍晚一些,而睡觉时间可以适当再晚一些,但一定要确保休息,不然学习效率低下,导致事倍功半,产生负面情绪,以至于厌学,恶性循环下去,不仅无益于学习,还可能把身体搞垮。
另外,还需要适度为自己降压,压力是学习的动力,但过度的压力会导致过分紧张,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要相信自己,沉浸于学习中,自然会有收获和回报。
网课学习中的厌学情绪
网课产生厌学看起来是因为自制能力太差,而根本原因还是回到学习动机理论上来。就如问题中出现的一样,本来热爱学习,换了一个高中环境之后,就开始厌学,在进入网课这种学习模式,更加剧厌学情绪。
学习中没有获得感、成就感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这样就会反复质疑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常常会思考,我学习这么多功课难道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吗?其实不然,知识是社会经验的积累,我们学习知识是对社会经验的熟知,是我们走向社会处理问题的基础。
比如古代先民种植庄稼需要依时而做,所以总结经验规律发明了“二十四节气”;嫘祖从被煮过的蚕茧中抽出丝,教会了先民制作衣物。诸如此类种种,都是经验的积累和抽象映射。同样,高中所学的知识看似离生活实际远,那是因为你在学校中是持续输入状态,而没有走向社会输出你所学,解决问题。
这种情况下,如果想摆脱厌学情绪,我建议还是发现自己学习中卡在那里,那些内容让你产生厌学情绪。那就可以试着找出这些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或者寻求同学的帮助,一起讨论这些问题的意义,或许这将成为你人生中很难忘的一段时光。
青春少年,更应该对学习和生活保持一颗炽热之心,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家长该如何做?
首先审视一下,自己激励孩子学习的是“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如果是内部动机,家长可以继续坚持,孩子基本不会产生厌学心理,而是常常会磨着你问各式各样的问题,你只需要耐心解答他的问题或者陪着他一起找答案就行。
而如果您对孩子的激励不是“内部动机”,那么可以尝试做一些改变。
因为内部动机的产生,要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形成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力,使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或方向性,并保持稳定状态。比如,五一带孩子出游时,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周边的风景,用诗歌来描述所处的环境,如果孩子有自己的观察,可以给他认真而具体的夸赞,这样循序渐进,孩子的表达欲、求知欲和好奇心都会被激发出来,学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如果您想培养儿童的上进心理,那么就需要提高他们的自尊心,使其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和胜任感。在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和孩子一起探索,而不能单纯地甩给孩子一个答案,孩子需要你给他一个思路,以便他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学生的身心思维发展,使其学有兴趣、学有所得,有新发现的感受,并在探索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获得内心的满足。
另外,家长也要反思,家里学习氛围怎么样?教育观念怎么样?是不是只是揪着孩子成绩不放,天天盯着问成绩。因为这样孩子逐渐产生了厌烦情绪,开始厌烦学习。温暖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有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爱,不能让孩子感觉到他只是一个学习工具。家长最好是用爱感化他,让孩子从内心感觉到家长是爱他的。这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
人生不只有学习和工作,还要有多彩的生活,厌学情绪只是一点小问题,不必过分担心,学会分析自己和孩子的问题所在,是破解的良法。
愿每个孩子都有梦想,且有能力实现!
关注微信公众号“天马行知”,与孩子一起追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