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走进电影院,观看了“建设三部曲”第三部——《建军大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这部电影以“四·一二”反革命事件为切入点,用血腥的杀戮场景将观众代入那个动荡的年代。
蒋介石反革命的枪林弹雨响彻上海滩。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平的游行示威被人利用,血肉之躯成为了国民党军队的靶子;商务印书馆执笔记者的手被黑社会的斧头一斧劈下。满屏的哀嚎声,爆炸声,配合着大屏幕,杜比音效,多角度的刺激着观众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原来,这就是革命先烈的时代,这就是二十年代的中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这时,试图改变中国命运的先驱者尝试各种拯救国家的方法,或许,有些人走了弯路,但他们依旧为了国家民族之大义,砥砺前行。可是,敌人从未放弃过对共产党人的迫害,李大钊,这位革命家就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
且不说年轻的共产党人在前后左右、各路军阀势力的夹击下求得生存,且不说恶劣环境下共产党人放弃个人家庭儿女,肩担国家民族,负重前行。单说他们在自己风华正茂的年纪,在青春不悔的时节,举起救国救民的大旗,这是怎样的精神和毅力?!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周恩来吹响了南昌起义的集结号,各路仁人志士响应号召,共同扛起了武装起义的大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革命要有流血牺牲,电影中有一幕时刻回旋在我的脑海中,那是朱德军长死守三河坝三天,掩护主力军南下广州后,要与主力军汇合,需留下二百人与钱大钧的部队做最后的周旋,此时,年轻的生命不惧生死,纷纷自荐。他们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昂首阔步的走向断头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24岁的蔡晴川最终舍身取义,面对这样的历史情节再现,我难以言说当时的情感,只是困惑这是怎样的信仰和觉悟,可以让人如此坦然的面对死亡。况且,都是多么年轻的生命啊,此时的他们,正值人生最美的年华,他们饱满的青春之火刚刚点燃,怎可就这样戛然熄灭呢?他们的青春,他们的人生,恰如那奔吐的太阳,承担了一分孕育的痛苦,承担了一分诞生的辉煌,所以他们的青春不枉!
是什么支撑了他们的奋不顾身?
是什么造就了他们的前赴后继?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对着共产党坚定的信仰。
虽然有些人批判说影片为了商业目的考虑,起用了大量的小鲜肉作为主演。但我觉得这并不是槽点,因为革命先烈们在浴血奋战的时候,恰逢青春时期,他们不安于现状的激情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也成就了中国的革命,成就了中国的未来。
所以这部承载着中国解放军发展历史的影片终将成为经典,值得我们回味,这部影片很好的诠释了共产党人信仰至上的精神,也值得当代国人学习,体会并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