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看一本书时,你是否只是单单的在看着,没有发表些自己的看法。在勾勾画画时,仅仅流于这些形式,翻开你读过的那些藏书,是否没有自己的批注,仅仅在束之高阁的那些书中,写下自己为傲宣示主权的名字。你是否曾有表述的那种心愿,主观的自我表达。
我以前常看到的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在没有了解之前,是不能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的。初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着实奉为圭臬,不敢稍有逾越。以为这是至理名言,总觉得自己知之甚少,何有谈资发表些自己的浅陋之见。一有奋发批读的冲动,脑海中便自然由生出:读书太少,思维局限等等压抑的意识,所以便不得不搁置下来,此后等冲动过迁,便也没有写作的想法。
随着年龄渐增,我愈发现此言偏颇,实不能当为格言警句。读书在于思考,思考只是一种脑袋的劳动,而这种思考的瞬时性,若是不加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何谈以读书?就如我现写着这篇文章,若没有形成文章,只是在脑海中构思,诸君是绝不至于看到此文的。故而读书实得和笔相接,若无笔,无文字,此书不过是曾经在脑海里过了一遍,两遍而已。
我无心介绍读书的方法,关于方法论实在有太多,诸君有心,自可去查。我所言者,不过在于所思,所表。
读书本就是文字的练习和学习,从古圣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寻得自己的价值构建,而绝非是有幸相识一眼,却不敢惊着热心的大师。我们之于书,必得不循循古迹,按图索骥。读书从来都是孤独的再创造,没有再塑造的主观性,是不能称之为有所得的。
你所言者,或许幼稚,或许偏颇,可总是自己的。在以后重新拾取时,观察从前之想法,岂不是别有一番滋味。
故诸君读书,想发言的还是尽量发言,不必遵循着那些已经老去的先人们。自我思维的养成虽然有他们的功劳,可最终还是自己的。
生活是自己的生活,命运也是自己的命运,思考也只能是自己的思考。
愿诸君读书,都能有所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