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读书笔记十四)

《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读书笔记十四)

作者: 凝涵 | 来源:发表于2023-01-20 18:06 被阅读0次

  #摘#  由碎片转向框架

    鉴于问题碎片化,问题成堆,一地鸡毛等现象,朱永新先生提出理想课堂要有整合度,切记过度分析主义,把完整知识支离为鸡零狗碎,为此需要做不少事,以框架性问题为课堂教学力脑当事紧要之事,也是先决条件。

    少教点知识,多编“思维框”。

    日本教学论专家佐藤正夫教授说:与其发问频繁,不如让学生沉着彻底地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郑太年教授认为:要推动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自主学习,教师提问的问题空间应该尽可能大一些。

    其一、问题宁少勿滥。在大致完成教学任务有较饱和思维容量的前提下,问题越少越好,直至只有一个。

  其二、先立骨架,后养血肉,先布棋局,再下棋子。再大的问题框架内可以设若干具体问题,组织具体知识教学,这相当于先学习父知识点,然后再学习子知识点,也相当于陈玉琨教授所倡导的基于系统设计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它兼顾思维能力训练与知识点落实。

    #思#

          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在备课时预设有质量,有深度,但又不会让孩子们一听就打退堂鼓的问题。今日读这一章,仿佛有了一点点思路。

      少教点知识,多编“思维框”。一个父问题下方还有多个子问题,由此让孩子们能不断地进入深思考,深挖掘。

    故,在想平时上课时问得太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原来就是没有骨架思维框,想问就问,于是就出现了碎问碎答,真的不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读书笔记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uc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