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感觉像自己一个人在时间的历史长河里摸爬滚打,当然,我已婚已育,有一个比较美满的家庭,曾经跟老公说“如果婚姻满分10的话,我自认为我们的婚姻能得8分”。但就算有家庭,有婚姻,有老公和孩子,也不妨碍自己心灵上的孤独和迷茫。比如经常追问自己为什么活着,这短短几十年,我将追求什么?看完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在最后,作者写的是“所谓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一生”。后来看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做的是赋予它意义。一直以来,自己就是野路子出身,因为爱看书,所以各种杂的书都喜欢看。
老师讲的看太多书、听太多课,对自己本身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都不是你自己的。我不完全赞同,更加赞同的是因为读过这么多书,我修正了自己的自我规则,我才真正成为了今天的我。比如自体写作的相遇,是因为今年3月底我从南京回苏州,百无聊赖,正好同事买了本《读者》我就翻来看,然后看到了一篇文章,是张进老师的学员写的,关于渡过的。看完以后特别想帮助人,然后就各种找张进老师的资料,然后进了渡过写作群,然后17日又有幸加入到自体写作群,听到了老师的课,然后学到了“自我规则”这个概念,也终于在一个层面明白了自己是谁,原来我是自我规则定义而成的。因为我有这么多自我规则,我才是我。所以我终于有点知道我是谁了。修行是修正自我的行为,或者说是修正自我规则的行为,因为修正了自我规则,会促使你更好的修正自己的行为。应该在内心深处问清自己,到底最在乎什么,到底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自我规则是什么,什么是我可以放弃或者说扩大范围的自我规则。规则越少,你能容纳的越多,有点类似《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
昨天自己写的三点困惑,其实已经多少得到解答了,我知道了我是谁,活着大多是在处理关系。教育孩子中的矛盾和带团队中的矛盾都是因为对方和我的自我规则不同。这是一种觉察,有了这种觉察以后,就不会像生气或者愤怒,也不光会把对方的自我规则进行合理化,更不会一味的想着用自己的自我规则去主导和对方的关系,而是会饶有兴致的研究下对方的自我规则。然后在两种规则中选择合适的妥协方案。究竟是修正我的还是对方的规则,心里会有定论,然后慢慢推进。
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这一点也是最近感悟到的,比如在家庭关系中,也是有权利的游戏的。占主导权的人,他的自我规则就可以成为家庭的主要规则。另一个人就成为次要规则,拥有次要权利。我们需要做的是明白认清自己生活和工作场景的规则,做出符合当下情景需要的行为等。婚姻确实是个权利之争,每个人选择的伴侣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你的真实性格。我们要做的是控制住自己的贪婪之心,既然选择了A,就接受A的缺点,不能享受着A的优点,还指责A的缺点,并且羡慕着B的优点。果然支配人最主要的两种情绪是贪婪和恐惧。
注:完全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只是通过文字让内心的想法流淌出来而已,写东西是个自我梳理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