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各个大学里的趣事,其中有许多自力更生的励志故事,有兼职代购的,代跑腿的,还有各种跳骚市场交易等等。
而今,孩子上初中了,没想到初中生之间也盛行这种“励志故事”。
在私立学校一般都有走读生和寄宿生,走读生不用说,中午和晚上都可以出校门,可以回家吃饭睡觉,而寄宿生每周日下午到校后,要等到每周五的下午放学才能出校门,期间只能在校内活动。
我家孩子就读的这所中学在管理上也是十分严格的,学校除了食堂、书屋和牛奶机外,没有其他可以消费的项目。而且每天的消费金额上限55元,超出部分无法刷卡消费。寄宿生如果想吃零食,除了周日自己带一点点外,基本上就是求助于走读生了。
所以,许多走读生便看准了“商机”,做起了代购买卖,有些同学偷偷带辣条去学校兜售,原本一元三包的,他们拿进校园,给寄宿生一元两包。还有鸡腿呀,饼干呀,巧克力棒,薯片等等的零食,可以说交易品种花样百出。
没多久,班主任便发现了这些现象,明确禁止了垃圾食品进校园的“班规”。这才使得这种明码交易之风没有吹得更猖狂。
但是,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因为寄宿生带的零食往往熬不过周三就没有了,剩下的两天,他们又会向走读生求助,这下寄宿生抛出了带一次零食给一元代购费的诱饵,许多走读生的“生意”又好了起来。
于是,洞察秋毫的班主任又发下“班规”,不准带现金入校,否则将被扣分,要知道扣分可是一件大事,因为如果总是被扣分,到了期中期末将会被取消评优的资格。班主任此举,可以说是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这种代购风波也算是消停了下来。
从初一上学期的相识到熟识,经过了下学期的躁动与买卖,初二的上学期显得平静了许多。
对于校园里孩子们之间的“买卖”关系,你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