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14 09:34
杭州转塘

关于孩子的记录,每天都好像有一个探头在寻找着什么,好像在那份“回顾”里总能让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早上醒来,突然脑子里再现昨天下午的画面,邻居家四岁孩子罗云浩的奶奶从楼下窗户大喊:“是谁打的人呀,下来,打人是要让警察抓起来的!”
“不是我打的!”另一个依然在房间和珈由玩的五岁孩子葛子谦大声朝楼下回应着…
我正在洗头发,珈由过来,悄悄的和我说:“桂仪,我们把门锁起来,不然他们上来就会发现是我干的了!”
看到珈由的害怕,其实刚才听着下面奶奶的大声喊叫我也有些紧张…
回忆当时现场的情况,三个孩子在玩玩具,罗云浩说有一个玩具坏了,他拿起来就走,想往厕所的垃圾桶里丢,珈由追过去,从他手里把玩具夺了回来,云浩说:那我回家了!就往外走,珈由和子谦说:“回家就回家!”于是罗云浩下楼了,接着就传来哭声和奶奶的叫喊声…
整个过程珈由没有打人啊,云浩为什么说珈由“打他”呢?珈由把玩具夺过来有些强势,云浩不经过珈由同意就去把有些残缺的属于珈由的玩具丢垃圾桶也是强势的表现啊,不能因为奶奶的“先入为主”我跟着把珈由数落一顿吧!
“珈由,你怕警察来抓你是吗?”我看着珈由说
“嗯…”珈由是真的见过警察的,有一次我不在家,他和孩子们玩,太大声,被邻居投诉。
“警察不会抓你的,因为你没有打罗云浩啊!葛子谦,你有没有看到珈由打人呢?”我说
“没有打!”子谦说
“但是珈由,罗云浩比你小,下次我们大方点,把玩具分享给他玩,他其实想和你们一起玩的,你是哥哥,你可以带着他玩对吗?”
“哦,那他不能扔我的玩具啊,坏了还可以玩的”珈由说
“我特别佩服你,玩具被玩坏了你都没有生气!”我说
珈由笑了,没有再让我把门锁紧!
过了一会儿,葛子谦的奶奶来接子谦回家吃饭了,奶奶说:“珈由打了罗云浩吗?”
“奶奶,麻烦您和云浩的奶奶说一声,珈由没有打云浩,子谦也在场的,就是云浩觉得珈由的玩具坏了,想把玩具扔掉,珈由不乐意,云浩不开心了,就回去了!”我说
“我也觉得珈由不会打人!我知道了,走了哈”奶奶说
【我发现】
1.我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哭”是会生理上“护犊子”的!
2.我发现孩子面对大人的“吓唬”是本能的害怕的!
3.我发现如果一个人只听一个人怎么说就去下结论是很可怕的!
4.我发现家长如果从孩子的对错好坏角度,给孩子一个标签,孩子一定会觉得委屈!
5.我发现孩子是不能自己分析事情发生每一个环节的能量赔率的,而家长的跳出可以帮助孩子去看到!
6.我发现做为家长的“冷静客观”是非常重要的,对所有孩子都尽可能的还原他们自身的特点特质以及缺陷短板,才能让孩子也真实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
7.我发现当孩子不了解这个星球的“规则”的时候,呵护孩子,让他在体验中去成长是非常关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