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飞鸟集读书专题活动。】
读完莫言的《售棉大路》,我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叹服莫言老师力透纸背的扎实功力,能另辟蹊径地创作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棉农的辛苦不易,使读者阅后对他们产生深切的同情和思考。
短篇小说《售棉大路》写于1983年,是莫言早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以杜秋妹、腊梅嫂、车把式和拖拉机手四人为代表的棉农们售卖棉花被堵在大路上,经过将近两夜两天漫长等待的煎熬,在此过程中发生系列状况的故事,表现了棉农的不易和人性的复杂矛盾。
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叙述,将读者带进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漫长等待煎熬的过程,展现了农民们在贫困中挣扎求生的生活状态和相互由排挤嫌弃到和睦相处甚至有美好情愫滋生的悲喜剧。
莫言通过这篇小说,不仅展现了他对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捕捉,还通过真实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在贫困中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矛盾和多样性。
在叙述风格方面,莫言运用了生动而真实的语言,将农民们的生活和情感描写得淋漓尽致。他运用了一些民间语言和方言,使得作品更具有乡土气息和表现力。这种叙述风格不仅体现了莫言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和热爱,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作家对语言艺术的精湛掌握。
《售棉大路》被认为是莫言早期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他在创作过程中,深受阿根廷作家科塔萨尔的《南方高速公路》的启发,模仿其语言风格创作了《售棉大路》。尽管有观点认为这是模仿之作,但莫言通过这篇小说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对现实主义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售棉大路》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赏析的作品。
1、人物性格塑造鲜明
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本小说紧紧扣住这三点,来展开描述。人物方面突出描写四位——杜秋妹、腊梅嫂、车把式、拖拉机手。又以杜秋妹为重,以她的视角来推进和叙述故事,展现棉农的生活状态以及人性的复杂矛盾。
杜秋妹
杜秋妹是个大概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漂亮、聪明、善良、热情、勤劳、豪爽、知恩图报。这些性格特点都在小说中有实例佐证。
“黑红的脸盘子上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她结实丰满的胸脯轻轻地起伏着”。——漂亮朴实。
“杜秋妹拉着八百斤棉花走了四十里路,跌跌撞撞赶了几个小时。”她是拉着排子车过来的——能干又能吃苦。
多次安慰腊梅嫂,说些很体贴的话:“大嫂,你不必哭了,世上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爬不上去的坡,孩子八个月零三天,不!零四天,已经不小了,你说过家中还有奶粉、麦乳精,还有她爸爸的装着乳胶奶子头的奶瓶,家中还有奶奶,会照顾好她的……要不你就回家一趟?来回一百里路,非把你累倒在路上不可……”有理有据分析得头头是道。
当听到收音机里播报局部有阵雨时,就很警醒敏感并嚷道:“听到了没有?有雷阵雨!局部地区有雷阵雨!”又认真地说:“雷阵雨,人倒不怕,权当洗个凉水澡,可是棉花,棉花可就完了。加工厂是不会要湿棉花的,我们还得拉回家去,再晾、再晒;再晾再晒也白搭,棉花让雨一淋就会发黄、发红、降级、压价、少卖钱,我们还得再来排队、熬夜……”
这一番话,道出了棉农的不易和心酸,真是靠天吃饭啊!我被作者下的钩子钩得我心慌紧张,迫切想看下去,暗暗祈祷这阵雨不要来啊。
她马上提醒和跟大家商量怎么办;还跟大家说卖了棉花就请客之类的暖心话,真是个典型的年轻上进农民的形象代表。
腊梅嫂
腊梅嫂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寡言,爱哭,但心细,会察言观色,也很会照顾人。
作为军嫂,柔弱的肩膀就要承担家里一切重任,不但要照顾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还要照顾一个生病年迈的婆婆,生活的劳碌让才26岁的她就过早地显现年岁的沧桑,以至于杜秋妹误认为她三十多岁了。
腊梅嫂在杜秋妹的右边,她也拉着排子车。漫长的等待使得“腊梅嫂的嘴唇上已鼓起了燎泡,溢出的奶水在胸前结成了两个茶碗口大的嘎巴,她几次用袖子偷偷擦眼,揩干几乎夺眶而出的泪水”她很担心不能及时回去,孩子挨饿她自己也很难受。
发现火情也是腊梅嫂第一个准确的判断是拖拉机手的,她说:“八成是拖拉机上烧着什么了,刚才他还抽过烟。”——心细,善于观察判断准确。
夜晚又冷又饿,她抱着秋妹取暖;得知秋妹突然来了月事,连一张纸都没有就主动扯了自家的一大把棉花给秋妹应急;待车把式买来一个纸包,腊梅嫂就带着秋妹走进较远的小树林里处理。
腊梅嫂代表了有家庭的农民妇女,上有老下有小,丈夫不在家,自己既要承担家庭日常劳动又要照顾老人孩子,繁重的劳动压得她不能喘息,常常暗自落泪,既隐忍又坚强,还为母则刚。真是一个不容易的伟大而平凡的母亲、妻子和媳妇形象。
车把式是一位驾着马车的年轻小伙子,排在秋妹的前面。他热心、善良、灵活、大方、嫉恶如仇的性格赢得秋妹极大的好感,以至于最后秋妹用信任的目光瞅着他,并给了他一个甜蜜的微笑。
作者对他的描写是“披着光板子羊皮袄,戴着黑狗皮帽子,看上去像个半老头,但当他摘掉皮帽子,杜秋妹才发现他是一个挺嫩的小伙子。他的脸平常得像一块方方正正的砖坯,浑身上下都好像带棱带角。”还是挺帅气阳刚的。
是夜秋妹摸黑到达排队时“车把就戳在一个正在喂马的男人身上,惹得那人好不高兴地一阵嘟哝。”这人就是车把式,还是小有脾气的。他们真是“不打不相识”,后来经过相处车把式还对杜秋妹暗生情愫。
当他看到拖拉机手旁若无人地在路沟子边撒尿,羞得杜秋妹面红耳赤以及腊梅嫂的轻骂,车把式就“看不顺眼了,一步闯过去,扯住机手的脖领子使劲搡了一把,喝道:‘哎,伙计!狗撒尿还挪挪窝呢,你这么大个人,怎么好意思!’”一看就是一个仗义行侠之人。
他手腕上带着一块亮晶晶的电子手表,抬腕看表这个动作就看出他有点炫耀的意思。但还就是这一块表,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车把式拿它换钱买了肉包子、水壶和一包纸,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这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正直、肯干、热心的农村青年,他是带着希望和光的青年。
拖拉机手
这是一个有点痞气不好相处的年轻人,排在车把式的右边,开着十二马力的拖拉机来的,有点流气。对他的出场描写是“一个紫赯色面皮,留着小胡子,穿着喇叭裤,颇有几分小玩闹派头的小伙子。”
从他开着拖拉机装满棉花包,随身带着一个收音机就可判断出他的家境条件稍微不错,他爱耍嘴皮子和闹点小情绪,时不时还会实施报复,有点欺软怕硬。比如被车把式扯了他的领脖子一搡半泡尿差不多全撒在裤裆子里,吃了哑巴亏,很是窝火,憋着劲直到后来他摇起拖拉机喷出一团团呛人的黑烟,把秋妹包裹在又脏又臭的黑烟里,呛得她捂着鼻子直骂他才算解气。
但是后来秋妹不计前嫌地帮她抢救棉花时他红了脸嗫嚅着说:“大姐,您宰相肚里跑轮船,刚才……”他看到腊梅嫂无奈伤心地哭,就表示愿意把大嫂的排子车拴到他的车尾巴上拖着走;如果大嫂愿意的话,卖完棉花后他可以先开车把大嫂送回家,如果杜秋妹也愿意,他更乐意效劳……
这是一个虽然内心狭促但也知错就改和知恩图报的淳朴青壮年农民。
2、突出事件展现人性复杂矛盾和多样性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发生了许多突发意外的事情,有的令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心情起伏、焦灼不安;有的令人措手不及;有的又令人暖心舒畅。这些事情汇成了一条时而淤滞、时而湍急、时而欢快激荡的小河。
1)拖拉机手在路边沟子里撒尿引发众怒
这一段的描写很生动活泼,也一定程度上刻画了人物性格:
杜秋妹对着拖拉机啐了一口,红着脸回到排子车旁。腊梅嫂轻轻地骂着:“臊狗!死不要脸。”车把式看不顺眼了,一步闯过去,扯住机手的脖领子使劲搡了一把,喝道:“哎,伙计!狗撒尿还挪挪窝呢,你这么大个人,怎么好意思!”机手被车把式一搡,剩下的半泡尿差不多全撒到裤子里,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心中好不窝火,意欲以老拳相拼,但一打量车把式那树桩子一样的身板,自知不是对手,便破口大骂:“娘的,老子又没把尿撒到你家窝里,用得着你来管!”
“这儿有妇女!”
“妇女怎么着?谁还不认识是怎么着?”“流氓!老子踹出你的大粪汤子来!”车把式勃然大怒,扑上去,但很快被人们拉住了。
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拍拍拖拉机手的肩头,淡淡地说:“小伙子,别在这儿丢人了,你想想自己家里也有女人就行了。”机手面红耳赤,悻悻地转到车前,跳到驾驶台上,再也不出声了。
就这场撒尿风波,使得嫉恶如仇的车把式赢得杜秋妹的好感,也因此让拖拉机手认为他们是“一丘之貉”而埋下伏笔。
2)车马大队停滞不前传出种种流言
焦灼难熬的等待使得人们不停地打听车马停滞不前的原因:
一会儿说,车马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加工厂里塞满了棉花,连人走的路都没有了,工人进车间要扒开棉花钻进去,出车间当然只有扒开棉花才能钻出来。棉农们拉着加工厂厂长不放,要求他想法加快收购 速度 ,厂 长急 火攻 心, 一头 栽到 地上 ,人 事不 省, 送到 医院 抢救去了……
一会儿又有消息说,厂长根本没去医院,用凉水拍了拍头顶就出来了,领着人在赶铺新垛底,增设新磅秤,连瘸腿县长都惊动了,正一瘸一颠地在加工厂内调查情况……
后来又有消息说,根本没有厂长昏倒那回事,加工厂里也没有满到那种程度,车队停滞的原因,是一辆手扶拖拉机被一辆二十五马力“泰山”拖拉机撞进了道沟,机手砸断了三根肋条,公安局派来警察保护现场,一会儿拍完了现场照片,大路就会畅通……
消息连续不断地传来,大概前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了十几个回合的光景
如此这番,对棉农们可真是一番折磨啊!
3)众人奋力抢救机手燃起的棉花包
由于拖拉机手吸烟不慎引燃自己的棉花包而不自知,幸亏鼻尖眼尖的秋妹闻到并认真查看到,便急忙跑上前高叫“停车!你车上着火了!”
机手一回头,脸煞地白了,急忙刹住车,跳上车斗,把着了火的棉花包扔下地来。花包一落地,呼啦一下子腾起了半尺高的火苗。杜秋妹一猫腰,拖着棉花包就滚下了道沟。人们一齐拥下沟去,捧土将火压灭,这包棉花烧掉了大约三分之一……
众人也纷纷议论起来:“伙计,你今天好大灾福!再晚一会儿,这车棉花就算报销喽!”
“连我们也要跟着沾光!东北风这么大,还不闹个火烧连营!”
“嗨,多亏了姑娘鼻子好使,顶风还能闻得到……”
这可是棉农的命啊!幸亏秋妹,大家夸赞,她的手上烫起了几个大水泡,裤子也烧了一个鸡蛋般大的窟窿。
这一段深深打动了我:他们奋力抢救的不只是棉花,更是他们的命啊。尽管之前他们之间有嫌隙,但在危难面前,大家又能拧成一股绳,这就是朴素的农民感情。
4)众人合力“未雨绸缪”保护棉花
由于杜秋妹认真听了收音机里播报的天气预报:……局部地区有雷阵雨……机警的秋妹马上提醒大家要尽力做好防护准备。是啊,这棉花经不起折腾了。秋妹说道:
“雷阵雨,人倒不怕,权当洗个凉水澡,可是棉花,棉花可就完了。加工厂是不会要湿棉花的,我们还得拉回家去,再晾、再晒;再晾再晒也白搭,棉花让雨一淋就会发黄、发红、降级、压价、少卖钱,我们还得再来排队、熬夜……”
这即将要来临的雷雨,对车马大队的威胁显然是大大超过了棉花加工厂的夜间关门。
于是,他们四人分析情况并找到解决办法:就是将四个人的棉花统统卸下来垛在一起,再用拖拉机手的大块篷布和车把式的塑料薄膜蒙住上边盖得严严实实,确保棉花无虞。他们四人无处躲藏,就挤坐在马车上,静候雷雨的到来。——这多少有点“悲壮”的感觉。
这一段描写看得我紧张刺激、胆战心惊,心里帮他们祈祷雨不要下下来。老天好似也听懂了我的默念,也许作者也不忍心棉农遭受此番打击,最终这场雨并没有如约而至,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虚张声势一下就过去了。
5)为解饥渴车把式外出卖表换吃食
一天一夜难熬的等待就要过去,这秋老虎的天气白天日头毒,夜间凉如水。连日来没有吃的喝的,又兼劳累心累,特别是秋妹还来了月事,更是难受羞恼和狼狈。于是第二天天刚亮,大家商议还是要到附近买点吃食回来准备再熬一天。可是大家身上都没有带钱,就是机手也是只有几个钢镚儿。
最后还是车把式“摸摸口袋,看看腕上的表,忽然说他有钱,一切他包了。但杜秋妹明确表示,卖了棉花她愿把账目全部承担;其余三人当然不干,于是决定暂时不管这件事,到时再说,决定派两个男的去采购,女的留守原地看管车辆。”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秋妹和腊梅嫂一直望向他们离开的地方,突然——
“她们像迎天神一样把他们俩接回来,机手把买回的暖壶等物件撂到车上,车把式满脸是汗,呼呼地喘着粗气,匆匆拉开皮兜子的拉链,一兜子肉包子冒着热气,散发出扑鼻的香味。杜秋妹顿时觉得饿得要命,恨不得把兜里的包子全吞进肚子里去。周围的人们也围拢上来,打听着包子的来处和价钱。车把式一边回答,一边客气地让着周围的人吃一个尝尝,人们也都客气地拒绝。一会儿,就有几个小伙子一溜烟地向县城方向奔去。”
这一段写出了人间烟火气和暖暖的人情世故,很是精彩,满足了我的预期,突出了车把式的灵活机变、热情善良,也写出了他们的情谊又加深一层。
3、精彩的景物描写和精辟的比喻
通篇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以及比喻都增加了氛围感,使人如临其境。精彩的有很多,例举一二以飨读者:
1)棉花加工厂大门口那盏闪烁着银白色光芒的水银灯还像一点磷火那样跳跃不定,棉花加工厂高大的露天仓库黑黢黢的轮廓还只像一些巨大的馒头坐落在山岭之上,棉花加工厂轧花车间的机器轰鸣声听来还像一群蜜蜂在遥远的地方嗡嗡嘤嘤地飞翔。
作者开篇就用这三个排比句深刻清晰地说明了棉农的目的地,虽远又不太远,是那样神圣又那样遥不可及。毕竟,隐隐绰绰,还能看得见和听得见。可就是这样不远不近的距离,却让棉农们历经了两天两夜心焦如麻的等待,他们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凄风苦雨和掀起了怎样的波澜?那是他们希望的目的地啊。
2)这时,天忽然格外黑起来,暗蓝的天幕变成黝黑。天幕上寒星点点,空气冰冷潮湿。一会儿,黑暗渐渐褪去,天色也变淡了,天空也变高了。半边天空是海水般的深蓝,半边天空是鸭蛋壳般的淡青。不久,星星隐去了,东边地平线下仿佛燃起了一堆大火,把半个天空又染成橘红色,几条呈辐射状的长云则一直伸展到西半边天空,像几支横扫长天的巨笔。太阳虽然还没出来,但天已经亮了。
这一段天将明的描写很耐人寻味,天空层层变化,美丽绝伦,虽是写实景,但其实是写出了人们内心可盼的希望欣喜之情。
3)时间仿佛凝固了,黑夜仿佛永远走不到尽头似的,杜秋妹仿佛等了几年似的。但夜色依然是那么厚重沉郁,绝没有半点曦光出现。
4)一种窸窸窣窣、呼呼噜噜、轰轰隆隆的声音从东北方向滚滚而来,一时间天地之间仿佛有无数只春蚕在野咬桑叶,无数只家猫在打着鼾,无数匹野马掠过原野。紧接着,一直在东北方横劈竖砍的闪电亮到了头顶,震耳的雷声也在人们耳边响起。顷刻之间,风声大作,风里夹杂着稀疏但极有力的雨点横扫下来,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的颜面。
5)这条像僵死了的长蛇一样的车马大队开始蠕动起来。
6)车马大队又像一根断了扣的链条一样瘫在路上。
文中太多精彩的景物描写和比喻,起着锦上添花的妙用。
4、于苦难中生发出美丽浪漫的情花
尽管在这样的环境下,爱,无处不在。杜秋妹和车把式还是滋生了美丽的情花,开得隐蔽却很芬芳浪漫。这无疑是这篇小说的点睛之笔和意外之喜。
冥冥中,月下老儿就似给他们牵了线。杜秋妹摸黑车把就戳在一个正在喂马的男人身上,还惹得那人好不高兴地一阵嘟哝。那人就是车把式。
他们两也很般配。有相似的三观,他们两比较嫉恶如仇,也都善良热心,乐于助人,不计前嫌,豪爽,重要的是他们彼此心仪对方的长相。杜秋妹看他的脸平常得像一块方方正正的砖坯,浑身上下都好像带棱带角,但他还算是嫩相,所以也比较乐意与他搭话。善于破冰的秋妹夸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问了他许多问题。
而小伙子一看对方黑红的脸盘上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便马上满面春风了。还时不时抬腕看表,无不炫耀地回答。他也做了很多事,让人暖心和信赖。
比如拖拉机手随意撒尿他勇于上前制止;看到秋妹挨饿口渴,他削萝卜给她吃;还将秋妹的排子车拴在自己的马车上使她省力些;看到秋妹哭泣,他将自己的狗皮帽摘下来扣在秋妹头上;还在采购食物时细心地给秋妹带来一包纸。
夜里车把式大睁着眼睛,竭力想看清杜秋妹那两只动人的眼睛,努力想象着杜秋妹鲜红娇艳的双唇。杜秋妹用会说话的眼睛使他得到了满足和幸福。秋妹低声对他说:“好心的大哥,俺一辈子忘不了你……”
特别是最后,她对这位尚不知姓名的青年,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她用深情的眼睛向车把式发射着无线电波,同时,她的大脑里最敏感的部位也不断接收到了从车把式心里发出的一连串的脉冲信号……
这些细节描写都在述说着,爱,是两人双向的奔赴;爱,简直妙不可言。
结语
当然,文中有一处秋妹的心理活动描写:卖掉棉花,然后,拿着大把的票子去百货公司,不!先去饭馆子里买上十个滋啦啦冒着热气的油煎包,一口气吃下去,然后去理发馆烫个发,照相馆照张相,最后才去百货公司,去逛一逛,购三买四,去显示一下农村大姑娘的出手不凡与阔绰大方。
多么朴素美好的愿望呵,也很符合秋妹的人设,很喜欢这一段,写出了她对未来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莫言的《售棉大路》,值得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刻揭示棉农的不易和人性的复杂矛盾。令我不禁想仿写《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身上衣,缕缕皆辛苦。
由此,请珍惜现今的幸福生活,尊重农民的朴素情感和劳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