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的那片蓝/文/孟刚/图

1
村上春树说: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是活出自己。回想起自己,来简书半年了,由最初的好奇冲动,跃跃欲试,到渐渐地平淡稀松。
昨夜日更,拿着手机修改简文,还没发出去竟睡着了,睁开眼已是半夜两点。想想这样的日更还有什么意义吗?
终其客观原因,既有对简书改制前景的迷茫,和到澳洲后生活规律的改变。内在原因,即是对文学初心的懈怠与放任。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人生轨迹不尽相同,实现人生梦想的时间段更是大不不一样。
2
环顾山林中,天时地利,长成参天大树;深山峡谷,藤蔓缠绕,山涧丛生。
最近,手中正在翻看卢思浩“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的书籍。
看到他年纪轻轻,思维深邃,文笔犀利,著书走红,深感后生可畏,时光荏苒,自己不免生出颓废的感叹。
人来到世上,都带着自己特殊的使命。 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有会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不取悦别人,只做快乐自己。每天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是细微,平凡的,都会让自己感觉活着的美好。
你所走的路,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吃过的苦,你所看过的风景,命运都将不同的方式回馈给你。
天空翱翔过的雄鹰,即使有一天因为衰老,再也飞不上天空,它的胸襟与视野,依然是井底之蛙无法比拟的。
所以我们,没必要仰望了高山,就鄙视自己的渺小;目睹了别人著书立传,就自卑自己文字的不堪。
3
在庄子的智慧中,不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层境界。第二种境界就是:不为别人的评价所累。第三个境界是:找到自我。
找到自我。自我,即独自一人。必定是孤独的。而孤独,又是写作必须承受的。
写作只有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时,周围的人、事、物才会远离,只向内索求,才能写出感动自己,激励别人的上乘佳品。
天地空茫,只余一人。“只要一个劲儿地往下深挖,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日本村上)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
村上还说:“流芳百世的不是奖项,而是作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蛰伏,不深潜,不努力留下自己的文字?活出最好的现在 ,活出最精彩的自己呢?
网友评论